莫大的讽刺!美团三个月利润高达136亿,而北京餐饮利润下降88%1
外卖平台与实体餐饮的利益博弈
北京的餐饮业老板们最近可是叫苦连天啊!你看看,美团这个外卖巨头刚刚公布的财报显示,他们的季度收入竟然高达136亿元。可与此同时,北京不少餐馆的利润却直接跌到了谷底,有的甚至降幅高达88%。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外卖平台的兴起真的要把实体餐饮给"吃"垮了吗?
外卖平台的崛起与餐饮业的困境
说起外卖平台,那可真是这几年的"香饽饽"。简直成了生活必需品。美团这样的平台可是赚得盆满钵满。你看看他们最新公布的财报,一个季度就进账136个亿,这数字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可是,再看看北京的实体餐馆,情况可就惨淡多了。听说有些餐馆的利润直接跌了88%,这下可真是雪上加霜啊。要知道,开餐馆本来就不容易,房租、人工、原材料,哪样不是在涨价?现在又要面对外卖平台的竞争,很多老板都快撑不下去了。
有个老板跟我吐槽,说现在做一单20块钱的外卖,扣除各种成本和平台抽成,到手可能就剩2块钱。你说这还怎么做生意?而且外卖订单多了,店里的客流量反而下降了,这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平台抽成之争: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说到底,外卖平台和餐饮商家之间的矛盾,核心还是在于利益分配。平台方觉得自己提供了技术支持、客户资源和配送服务,理应获得相应的回报。而商家则认为,平台的抽成太高,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有媒体报道,某些平台的抽成率高达20%甚至更多。这么一算,一单100块钱的外卖,光是给平台的钱就要20多块。再加上食材成本、人工费用,商家能赚到的利润可就少得可怜了。
但是,站在平台的角度,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维护系统、开发新功能、支付配送员工资,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抽成太低,平台自己也难以维持运营。
这就像是在走钢丝,既要保证平台的盈利,又要照顾商家的利益。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恐怕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
消费者的选择:便利与责任如何权衡?
作为消费者,我们当然喜欢方便快捷的外卖服务。躺在沙发上动动手指,美食就送到家门口,这种感觉谁不爱呢?而且外卖平台经常有各种优惠活动,有时候点外卖比自己下厨还便宜。
但是,我们也要想想,如果所有人都只点外卖,不去实体店消费,那些熟悉的老店会不会就此消失?记得小时候常去的那家面馆,老板的手艺可是一绝。要是因为经营不下去而关门大吉,那该多可惜啊。
其实,作为消费者,我们也有责任去支持那些真正用心做美食的商家。偶尔走出家门,去店里坐下来好好享受一顿饭,不仅能品尝到更新鲜的食物,还能感受到店家的热情服务。这种体验,是外卖所无法替代的。
外卖行业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回顾过去几年,外卖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从最初的单纯送餐,到现在的全品类配送,外卖平台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据统计,仅2023年一年,全国的外卖订单量就超过了100亿单。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消费者对便利生活的追求。
但是,快速发展的同时,外卖行业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说,配送员的权益保障问题就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小哥们,为了赶时间常常冒着危险在马路上飞驰。如何保障他们的安全和收入,是平台方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还有就是食品安全问题。虽然平台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偶尔还是会出现一些卫生问题。记得去年就有新闻报道,某外卖平台上的商家被曝光使用过期食材。这种事情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信任,也会给整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个人观点:平衡发展才是王道
说实话,看到美团这么赚钱,而实体餐馆却陷入困境,心里还是挺不是滋味的。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外卖平台就是"万恶之源"。毕竟,它们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外卖平台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抽成比例,给商家留出更多生存空间。同时,餐饮商家也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比如说,可以通过提升菜品质量、改善包装等方式来吸引顾客。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学会理性消费。在享受外卖便利的同时,也要支持那些用心经营的实体店。毕竟,一个城市的味道,不应该只存在于外卖盒子里。
总之,外卖平台和实体餐饮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道需要细细品味的菜肴。只有各方都拿出诚意,共同努力,才能做出一道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美食"。你觉得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