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启动制定,力争到2025年国内冷库减碳约20%
全国冷库建设将有首个低碳评价标准。通过该标准的建立,起草团队期望力争到2025年国内冷库减碳约20%并持续降低,到2030年降碳约70%,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日前,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企业亨斯迈集团携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北京中物联冷链物流研究院、上海长三角智慧冷链创新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光明地产集团旗下上海海博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冰山冷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启动会。
“冷库是冷链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先头阵地,也是成败关键所在。作为链接全球的行业,冷库低碳评价指标的制定对于冷链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亨斯迈集团副总裁、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潘律民表示,亨斯迈集团将充分运用跨国企业经验与专业优势,参与冷库标准评价指标制定,赋能冷库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高效节能冷链基础设施,助力中国“双碳”及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目标的实现。
数据显示,现有国内冷库相关标准包括国家标准10项和行业标准11项,但都不涉及冷库碳排放相关或类似的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物联冷链委联合多个专业机构与包括亨斯迈在内相关头部企业发起的《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不但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实现了低碳发展的标准引领、标准先行,同时有力支撑了国务院、发改委关于建设节能、低碳、高效、安全的冷库建筑的政策要求,助力冷链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的起草方之一,亨斯迈希望通过创新的聚氨酯冷库保温解决方案助力“冷库低碳化”。“冷库低碳化”是指以低碳目标为导向,在冷库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等各阶段,通过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采用绿色节能建材、高效制冷设备、有效管理等技术措施,实现低碳性能优化的冷库建筑,并以此来实现节能减碳的最终目标。
与此同时,将冷库的单位能耗指标和碳排量降到最低,还要依靠包括新能源、高效制冷剂和保温耗材等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充分应用,完成整个行业的绿色升级。为此,亨斯迈与本土合作伙伴联合推出聚氨酯冷库保温解决方案。该方案充分发挥高性能聚氨酯的特性,提高热阻效率,改善建筑运营能耗,可以帮助硬件设施落后的冷库节省30%以上的能源消耗。不仅大幅降低电费等运营成本,更实现了节能减碳的“绿色联动”,促进冷库低碳化,推动冷链企业减少直接碳排放,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与降本增效的双丰收。
冷链产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科技革命创新的先导行业,实现碳中和极具挑战。只有全产业链充分协同,通过引导上下游产业加强设施联动、信息联通、标准衔接,共同推动与提升中国冷链基础设施水平,才能最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以及保障食品供应安全的目标。
《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携手的表现。据悉,此次出席启动会的机构和企业依托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在标准编委会的基础上,吸收冷库各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成立专家工作组,负责评价、推广宣传及配套材料技术审核等相关工作。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361384128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