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夜晚,华灯初上的广场上,舞曲总会定时想起,30来对舞者开始跳起欢快的交谊舞。此情此景,不在城市,也不在豪华舞池,而是在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永阳集镇的一个露天广场。让人惊讶的是,领舞者竟是一位70岁开外的精干长者,这一大帮子白天还大多是“泥脚子”的交谊舞爱好者,可全是他带出来的“徒子徒孙”。
他叫宋德侠,自从50多年前当上乡文化站的站长,他就与乡村文化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岁时,初中文化的宋德侠,靠着无师自通的墙体油画技艺跻身乡文化辅导员行列。但上了班后,他猛然发现,仅凭画墙体画端不牢饭碗,于是便开始通过读书“恶补”基本功。日复一日,他硬是靠着自学掌握了乡土文艺创造的基本功及表演上的“吹拉弹唱”。
“读好书,成事业”,一件事让宋德侠立志多为农民提供精神食粮。20世纪70年代中期,五四村青年陆卫平受益于宋德侠借给他的两本粮棉高产栽植技术书,不但在两亩试验田里一举夺得全乡最高亩产,还光荣获评“江苏省劳动模范”。受此鼓舞,宋德侠1978年创办了藏书量达5000册的乡图书室,吸引许多年轻人争相前来读书看报。小小的乡图书室,随后走出了养鸡能手徐生、养猪能手陆介冲、经营能手沈裕康等一大批乡间能人。
2000年,宋德侠退休回到了老家汇龙镇永阳村。“退休后,做什么?”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决定创办家庭图书室,做书香村庄的传承者。很快,他拿出积蓄,先是将已故母亲的一间老房改建成书屋,再是购置了600册包括文史、种植养殖等门类的图书,还订阅了《参考消息》《今古传奇》《家庭医生》等报纸杂志。自此,他偏僻的农家小院再无“宁日”,一拨拨退休老人、一个个求知乡亲、一群群少年儿童纷至沓来,他的家庭书屋俨然成为乡亲们求知的港湾。
宋德侠除了引导乡亲多读书外,更乐意在生活中翻出新“花样”。农家庭院为何不能像城里别墅般秀美?10年前,宋德侠买来花卉书本,“依样画葫芦”,种植紫薇、铁树、银杏、五彩枫等20多种花草树木,将宅前90多平方米的场院装扮得四季常青、秀丽无比,引得10多公里外的城里人都前来观赏取经,乡亲们也受此影响,开始养花种草、美化庭院。
每年暑假,是宋德侠最为忙碌的季节,村里的孩子们一个个跟着宋爷爷学习油画,十几年过去,总计百余个农家孩子拥有了绘画这一特长。
做文明使者,传授于乡邻,74岁的宋德侠依旧焕发着别样的青春活力。“有空,到我家书屋来看书聊天!”他朴素的情怀里,是一个基层文化人不老的潇洒人生。
本文:宋德侠:一位老文化站长的“不老人生”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nongye/zixun/279990.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宋德侠:一位老文化站长的“不老人生”
8月8日晚,“中国酒业工商首脑会议暨中酒展主论坛”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经销商济济一堂。本次颁奖盛典,各行业大咖、专家评委从行业影响力、渠道发展贡献、...
从贴补家用到弘扬茶文化“采茶女”与茶有约的“那些年”工人们在焦怡玲承包的茶山上采茶。图片由焦怡玲提供近年来,焦怡玲推出市民游茶山、体验茶文化...
青岛新闻网5月16日讯 崂山茶被誉为“江北第一名茶”“茶中新贵”,王哥庄街道是崂山茶的主产地,目前茶叶种植已达14480亩,占全区的70%以上,被誉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