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 记者赵梅、通讯员赵富生报道:“不到3年时间,我就出栏9头牛,收入7万元。”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80岁村民梁忠仁一边在窑洞喂牛,一边对记者说。
为节约土地资源,综合治理环境,2017年起,崇信县大力倡导利用废旧窑洞养牛,降低养殖成本,探索农旅融合。梁忠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窑洞改造成简易牛圈,养起了牛。“新建一座3头至5头规模的牛舍需4万元左右,而改造窑洞仅需1万元。”崇信县锦屏镇副镇长文涛说。
平头沟村废旧窑洞比较集中。“镇政府出资对窑洞改造维修,还配套修建了彩钢棚、围栏等养牛基础设施。”文涛说,“为调动群众养牛积极性,县里出台激励政策,贫困户养殖一头母牛政府补助2000元,非贫困户补助1000元。”
崇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志赟说,崇信县将传统风貌与现代科技衔接,甘肃牧研所建立了科研基地,研究制定窑洞养牛技术规范,实行分区管理、标准化饲养,及时对接服务,“脱贫牛”不愁销路。
为抵御市场风险,崇信县成立了红牛产业开发服务,采取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组织、吸引大户、带动贫困户的形式和企投户繁、户养企销的机制,带动群众大力发展红牛养殖。“公司投牛,贫困户受益,解决了农户养殖资金短缺的问题。”平头沟红牛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关新华说。
崇信利用旧窑洞“念牛经”“发牛财”的群众不断增加,牛产业成为全县扶贫的首位产业。王志赟说,目前建成锦屏镇姚洼和平头沟、黄寨镇甘庄村等5个窑洞养牛示范点,带动982户贫困户养殖红牛3852头,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本文:甘肃崇信县:废旧窑洞变成致富牛舍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nongye/zixun/280481.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检查总结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七部门:至2023年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将实现“一卡通”
标签:甘肃崇信县:废旧窑洞变成致富牛舍
8月8日晚,“中国酒业工商首脑会议暨中酒展主论坛”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经销商济济一堂。本次颁奖盛典,各行业大咖、专家评委从行业影响力、渠道发展贡献、...
从贴补家用到弘扬茶文化“采茶女”与茶有约的“那些年”工人们在焦怡玲承包的茶山上采茶。图片由焦怡玲提供近年来,焦怡玲推出市民游茶山、体验茶文化...
青岛新闻网5月16日讯 崂山茶被誉为“江北第一名茶”“茶中新贵”,王哥庄街道是崂山茶的主产地,目前茶叶种植已达14480亩,占全区的70%以上,被誉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