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顾道荣 - 信息 顾道荣 【姓名】:顾道荣 【年代】:现代 【家乡】:江苏·宜兴 【类别】: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 【代表作品】:松龄鹤寿[1] 顾道荣 - 人物简介 1955年进宜兴紫砂陶业
顾道荣 -信息
顾道荣 【姓名】:顾道荣
【年代】:现代
【家乡】:江苏·宜兴
【类别】: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
【代表作品】:松龄鹤寿[1]
顾道荣 -人物简介
1955年进宜兴紫砂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艺厂前身),得朱可心,顾景洲、蒋蓉等的精心教授。 1987年进宜兴紫砂三厂授艺带徒。1992年到砂龙陶艺有限公司主持陶艺设计开发工作,多年来吸取前辈艺人之艺术精华,开创自己的独特艺术道路,佳作层出不穷,尤以花货见长,形象逼真、寓意深刻,技艺精湛,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作品《松龄鹤寿》于1988年评为无锡市优秀新品奖,《鱼罩壶》于1989年被江苏省轻工厅评为新产品开发奖,《鼓复》、《东坡提梁》、《莲心如意》三件作品参加朱峒瞻百岁画百壶展。《红梅绿竹》,《鱼罩》于1991年获轻工部优秀产品奖。《特大岁寒三友壶》于1993年在台湾第一届名壶博览会上被排列为历代第六名,当代第三名壶,许多作品广为收藏家喜爱收藏。
顾道荣 -顾道荣先生的紫砂艺术
顾道荣(b.1937) 天伦之乐 我国是一个陶瓷古国,几千年来,陶瓷一直伴随着我们祖辈从其蒙昧走向文明,印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陶瓷, 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紫砂陶是陶瓷的一个分类,品类繁多,但以茶壶声誉最高,是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历来为文人雅士所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陶瓷作品开始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日前,前来参加河南第二届紫砂艺术节的宜兴市高级工艺美术大师、紫砂壶制作大师顾道荣先生莅临开封西门大街隆福茗茶,在隆福茗茶经理河南省紫砂协会副秘书长张凯军陪同下与我市众多紫砂艺术爱好者交流陶艺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畅谈自己的紫砂艺术人生。
顾道荣生于1937年,是一位具有几十年紫砂人生的民间陶艺家,自幼生活在宜兴一个名叫潜洛的村庄。这里虽是农村,但自古以来就有农闲时节做紫砂壶的传统。陶乡浓郁的紫砂文化熏陶着他的童年,自幼就跟父母捏泥、制陶。
1955年,潜洛村成立了陶业合作社。顾道荣作为一名紫砂能手成了合作社的一员,开始了壶业生涯。陶业社高手云集,在裴石民、朱可心、蒋蓉等紫砂巨匠的神韵沐浴下,心有灵犀的顾道荣豁然开朗,他懂得了许多砂壶以外的学问。顾道荣以朱可心先生之作为蓝本,神追意求,竭心揣摩,没多久他的作品便做得轻巧精湛,形神飘逸,“单节竹段”、“双线竹鼓”、“龙潭”均是他的拿手活。1957年,乡里办起了紫砂厂,顾道荣被请回了厂里,委以重任。但没多久他就因政策调整回家务农,可他对紫砂艺术的热爱不是因环境的变迁而改变。白天,顾道荣在田里干完农活。一到晚上,他就点着灯悄悄地在泥凳边做起了壶,坚持他的壶艺之梦。
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促使顾道荣光明正大地开始了紫砂壶的创新创作。他的作品属花器流派,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塑造各种大自然中的花木果蔬、鱼虫动物等。和许多艺术家成功之路一样,顾道荣始终走在贴近生活、拥抱生活的艺术之路上。他的作品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他的壶艺的最大特征就是强烈的民族文化光泽,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那甚至还带着几分泥土稻菽温馨的鲜味。他创作的作品“特大松鼠葡萄桩”,千年虬枝生机盎然,松鼠跳跃嬉耍,顽皮活泼,这是老艺术家自身对改革开放国策的衷心拥护和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真情表达。又如作品“秋趣丰收”,以一串硕大甜美的葡萄为型,设计成
茶具之身筒,而盖钮是一只鲜活的秋蝉,在增强了作品的美学意境同时,也充分考虑到茶具的使用功能。顾道荣的作品,朴而不俗,美而不妖。
深厚的仿真功力亦是顾道荣壶艺的一大特征。你看那把“新壶苗”:身筒是只惟妙惟肖的黄芽笋,嫩笋的底足则分别支立着菇、莲心和藕;壶把则是变动有 致的三节藕构成,更绝的是嵌盖上还爬着个托腮舞腿的童子,头顶的绿叶、红色的肚兜形成鲜明的对比。面对如此生机勃勃的形象物体,人们不得不叹服陶艺家细致 入微的观察力和娴熟的仿真技巧。
顾道荣技艺全面,功底扎实,每件作品精到、精湛,精气神韵丰足,他创作作品众多,欣赏他的作品犹如聆听一首 吟唱大自然的优美赞歌,绵长质朴、古老恬润,充满了对乡土的热爱,使欣赏者沉浸在深深的回味与遐想之中。顾道荣又是个极其谦逊的陶艺家。在开封举行的陶艺交流现场,他对每个陶艺爱好者都显得那么坦诚相待,那么耐心、那么虚心,听取一切对于他的作品、对于壶艺的评价和建议。
顾道荣说,开封是七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此次到开封与其说是交流壶艺,还不如说来学习。他说自己希望能从开封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吸取营养,开拓自己的思路,进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