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发挥城郊优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重点建设生猪、蔬菜、花卉、水果、水产五类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培育扶持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至去年底,该区已建成多个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其中金柚基地 12 个、脐橙基地 2 个、甜枣基地 2 个、油茶基地 2 个、百亩连片蔬菜基地 12 个、百亩连片花卉基地 3 个(高档花卉基地面积达 1000 多亩)、生猪生产基地 15 个,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5 家。此外,该区的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目前有养殖面积近万亩,其中休闲垂钓成为该区渔业发展新亮点,已形成黄坑水库、温坑水库、碧峰庵水库等连片观赏休闲垂钓渔业带,面积近 3000 多亩。
旅游业加快发展,开展以“文明新韵”、“夕阳红激情广场”等为主要内容的“梅江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行”系列活动。大力推进江北孔庙公园建设,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搞好凌风路商业步行街、黄遵宪公园建设,理顺千佛塔风景区管理关系;推进泮坑、小密水库等旅游景点的开发;进一步改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
2001年5月市委、市政府调整区领导班子后,区新班子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面对现实,真抓实干,正视困难,迎难而上,确定了“以改革求生存、上项目促发展,抓管理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掀起了一场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敢想敢闯、真抓实干的思想解放热潮,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体制、加强管理、优化环境的改革措施,开创了一个以行政区建设推动老城改造,促进投资消费,带动各行业发展的经济工作新局面,全区上下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全区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效益显著提高。
2006年梅江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接近1.02亿元,突破了亿元大关。据统计,2006年梅江区GDP同比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9012万元,同比增长25.9%,比2003年增长72.2%(现价增幅),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139万元,同比增长25%,比2003年增长28.4%。而该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年来也是增幅喜人,从2003年的5436万元,到2004年的6918万元,再到2005年的8326万元,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势头,实现了“一年一台阶、三年一跨越”的目标。
梅州有条母亲河--梅江。梅江从梅州城的中间穿城而过,形成了山中城、城中水、“山、水、城”相融共生的美景。滚滚向东流的梅江河畔碧水蓝天,景色宜人,沿江两岸风景如画。梅江是梅州人的母亲河,梅州城就是依着这条江的两岸建造的。过去梅江河常常起水患,几年前,梅州下大力气对梅江的两岸河堤进行了成功的规划整治,既提高了梅江的防洪能力又美化了城市建设,“一江两岸”的改造工程被中国国家水利部称为是堤防建设的“梅州模式”,并获得了2002年中国国家建设部“人居环境范例奖”。人们高兴得给改造后的河堤取了个美丽的名字--“沿江金岸”。
梅江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夏季长、冬季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资源充足,有大小型水库30多座,库容2187.5万立方米。辖区内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石灰石、铅锌矿、花岗石等,主要分布在城北和长沙。
全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辖区内有梅县机场,205、206国道,梅汕、梅河高速公路与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连结成沟通闽、粤、赣三省和周边地区的交通网,是泛珠三角区域联系闽、粤、赣的枢纽中心。区内通讯发达,移动信号覆盖全辖区,现代化的通讯网、程控电话、图文传真、无线电话和传呼可直接与国际国内各大城市传讯。
近年来,梅州市还投入资金1.6亿元人民币进行以“三路两山一片一点”为重点的城区建设。三路即省道S223线、北环路、凌风东路;两山即百岁山和泮坑高观音市民登山区;一片即东山、芹黄片。加快东山片滨河地段规划建设滨江亲水公园,为市民提供晨运、晚练、文艺活动的场所,并建设客家院士广场、院士公园、世界客都标志等,丰富世界客都内涵,努力将东山片建成东山文化教育基地,这一项目建设目前正在分步实施之中。
梅江区在江北老城区改造建设了新的行政区,并掀起了以金山顶为中心向周边地带辐射的改造江北、建设江北热潮。先后改造了义化路、凌风路、五洲城公共汽车站及周边地区、梅石旅社、梅州电机厂老厂区、金山小学、梅州电影院等,大大改善了江北老城区的面貌。积极配合和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全力配合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在梅江区范围内的东山教育基地、客家公园、省道S223线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造集文化、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城市新区。积极参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修缮凌风东路历史文化街区,完善千佛塔、泮坑旅游景区建设,全面推动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建设。主动参与完善宾馆酒店管理和整治市容市貌、城市卫生等工作,推进了梅州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力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积极实施梅州城区十万亩群山“森林围城”工程,构建环城绿色屏障和城市氧吧,美化城市环境。梅江区辖3个街道(金山、江南、西郊)、3个镇(长沙、三角、城北)。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析海阳县置程乡县。南汉乾和三年(945年)于程乡设敬州,领程乡一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称梅州。明代撤梅州复设程乡县。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为直隶嘉应州。民国元年(1912年)撤州改设梅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梅县,1983年改设梅县市,1988年撤市分置梅县和梅州市梅江区。
1999年,梅江区辖5个街道、2个镇、3个乡:金山街道、五洲街道、东山街道、江南街道、城西街道、三角镇、长沙镇、东郊乡、城北乡、西郊乡。
2000年,梅江区辖5个街道、5个镇。总人口313821人,各街道(镇)人口: 东山街道 27471 金山街道 18639 城西街道 17109 江南街道 72418 五洲街道 21758 东郊镇 34320 西郊镇 23980 三角镇 50564 长沙镇 10320 城北镇 37242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梅江区辖5个街道(城西 五洲 金山 东山 江南)、5个镇(长沙 三角 城北 东郊 西郊),60个村委会、55个居委会。
截至2003年5月16日,梅江区辖3个街道(金山 江南 西郊)、3个镇(城北 三角 长沙),共有38个居委会、54个村委会,769个村民小组。面积298.2平方公里,人口29万,其中城市人口25万。
2003年8月,梅江区调整行政区划:将东山街道办事处和东郊镇并入金山街道办事处,撤销城西街道办事处和西郊镇,设西郊街道办事处,将五洲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北镇,镇、办事处由原来的10个减少为6个;村委会和社区由原来的116个撤并为92个。截至2005年12月31日,梅江区辖3个街道(金山、江南、西郊)、3个镇(长沙、三角、城北)。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中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1%,梅州中学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中初评。职业教育办出特色,职中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扩大优质学位,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采取政府出一点、社会捐一点、学校免一点、家长交一点的办法,扶助贫困学生上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考、中考成绩稳中有升,在2005年底进行的全市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深化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和睦相助、友爱向善、谅解宽容的人文环境。注意挖掘、整合和开发客家文物资源和名人资源,兴建彰显客家文化的文化设施。认真做好客家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和申报文物工作,积极推动梅州学宫修复工作。积极开展客家文化艺术创作,山歌小戏《山道弯弯》 、 《花开并蒂》获全国“群星奖”银奖、铜奖,开创了我区文艺作品在全国获奖的先河;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文艺下乡活动、“活力机关、健康生活”系列文体活动,丰富全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梅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美称。近年来,梅州社会各行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开发性农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以有了“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山歌之乡”等美誉。
客家围屋:天人合一的中国典型民居
到梅州的游客,最想看的是充满神秘感的客家围龙屋。客家民居是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客家民居类型多样,有围龙屋、土围楼、五凤楼、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著名,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橄榄屋”、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在梅州市区和城郊40公里以内的地方,游客可看到几百座大大小小的围龙屋。
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在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抗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围龙屋左右两厢俗称横屋,在左右横屋尽头,筑起围墙形的屋,把正屋包围起来,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有四至六条围龙。一座围龙形成了一个客家宗族社会和功能齐全的群体生活社区,这种聚居方式彰显了客家人“崇正”和“天下一统”的理想追求,表现在建筑上讲究“天人合一”,在居住上喜欢“聚族而居”。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通过茶叶种植、加工、茶艺、茶诗词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在雁南飞茶田里,你将发现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美景,层峦叠翠的茶园,古朴雅致的别墅,潺潺的流泉,花团锦簇,绿草如茵……,你不但可以饱览美景,而且可在游览中增长不少茶的知识,领略古今中外茶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享用传统的客家菜,如开锅肉丸,山溪香螺、梅菜扣肉以及茶田特色的香茶炖乌鸡等新式菜肴。度假村研制开发的系列茗茶,香气清高幽深,滋味鲜爽,乃茶中珍品。其中金单丛乌龙茶己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自1997年10月开业以来,雁南飞茶田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省文明窗口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http://www.meijiang.gov.cn/
http://www.mjdj.cn/
本文:梅江区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shangjia/16999.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梅江区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