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眠深山灵气如兰如雾,如梦如诗,清雅的芳华萦绕于心,唇齿留香,是思念的甘醇。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郊区,山清水秀。
桐城市地处皖中,境内龙眠山属霍山山脉东南走向的支脉,峰高谷深,野生兰草充盈山坡。山峰海拔400——1000米,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降水量集中在6、7月,相对湿度70%以上,无霜期237天。
桐城小花又有小兰花茶之称,属皖西兰花茶品系。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一芽二、三叶,肥壮、匀整、茸毛显露的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每500克成品茶有芽头8000—10000支。
成品茶外形条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碧绿清汤,香气鲜爽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产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清人姚兴泉《龙眠杂忆》载:“桐城好,谷雨试新铛,椒园异种分辽蓟,石鼎连枝贩霍英,活火带云烹”。《桐城风物记》亦载桐城小花“品不减龙井”。旧时桐城人品茶讲究色香味形俱佳,有“龙眠山上茶,紫来桥下水”之爱。
桐城小花,又称--小花茶,简称龙眠茶。《桐城风物记》:“茶,凡山园皆有种者,唯……龙泉庵中茶(大关古洞崖)产于云雾隙中,味醇色白清香,品不减于龙井。龙眠山孙氏椒园茶亦佳。”。桐城小花有小兰花茶之称,属皖西兰花茶品系。桐城小花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有机绿茶,茶农在线网络直销,物超所值。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主产区位于龙眠山。自明迄今,拥有五百余年产制历史。
桐城小花讲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注重环境和气氛,以求汤清、气清、心清,境雅、器雅、人雅。大致分以下几道程序:
⑴静气,即排除杂念,静下心来,营造一种安祥的气氛;
⑵烹汤,即取泉水或河水烧沸,烹器一般用瓦器、锡壶,要洁净无异味,火须旺炽无烟,文武相宜;
⑶焚香,敬茶圣陆羽;
⑷涤器,洗涤茶盏,茶盏要用白瓷,洁净无瑕,洗后用干布擦干;
桐城小花⑸烫盏,用开水烫一遍茶盏,以荡祛寒气;
⑹赏茶,察茶色,观茶形,闻茶香;
⑺投茶,用三指在茶筒中取茶,投入盏中,每盏以3-5克为宜;
⑻洗茶,用一沸水少许浸润茶叶,而后将头汤倒去,使茶叶湿润涨发;
⑼注汤,用三沸水,提壶急水下冲,水至七分,加盖少顷;
⑽敬茶,举案齐眉,以茶敬客,以茶会友;
⑾闻香,约三分钟,将盖轻轻揭开一缝,使香气溢出,沁人心脾;
⑿观色,绿茶以青翠为胜,观之汤清叶绿为上品,浑黄者次之;
⒀品味,轻啜一口于齿颊间灌漱,再徐饮慢品,俟甘津潮舌,始得茶之真味。以上“茶道”既可配乐表演,亦可亲身试验,必定会从中得到乐趣,以益身心健康。
桐城小花现象
桐城小花,指桐城辞赋一种特殊的体式,主要创立者,是辞赋家---陈秀冬。当代诗人,词作家,女辞赋家,辞赋文化活动家。笔寒池青莲。被赋坛誉为“桐城赋花”,或“桐城小花”。著有《陈秀冬赋集》。其中【黛玉赋】、【刺桐赋】、【永春赋】文学价值颇高。陈秀冬,辞赋风格,继承了桐城赋派的精髓,如同桐城茶叶一样清香四溢。读来,文化的历史积淀,氤氲在桐城文化的基因里,所以学界把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地理人文现象概括为---桐城小花现象。“桐城小花”,指“桐城赋花”才女寒池青莲。
桐城市地处皖中,是中国文学史上国学流派--桐城赋派发祥地,历代英杰名士群星璀璨,素称文化之乡。桐城境内,绵延百余里的龙眠山,峰峦叠翠,风光旖旎。历史胜迹,瑰丽多姿。因此,丰厚的桐城文化,也迷恋了许多美女作家投奔桐城赋派门下。因网络国学运动的兴起,在潘承祥先生领导下,历史性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国学流派---中国桐城赋派。在桐城赋派作家群里,辞赋成就最高的是闽泉辞赋作家、诗人---陈秀东女士。
本文:桐城小花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shangjia/17023.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桐城小花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