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很多地区适于茶树生长。现在,东起山东半岛,西至藏南察隅,南到南海琼崖,北至秦岭,都有茶叶生产。茶区包括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很多地区适于茶树生长。现在,东起山东半岛,西至藏南察隅,南到南海琼崖,北至秦岭,都有
茶叶生产。茶区包括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山东、西藏和甘肃等18个省(区)的一千多个县。
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繁多,采制经验丰富,是世界上茶叶种类最丰富的国家,因此,形成了中国茶叶品种繁多,制法精巧,品质优异,风味佳美的四大特点。著名的茶类有颗粒浑圆、香味浓郁的珠茶;有条索紧秀、香味清淳的眉茶;有茶味花香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各种类花茶;有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的龙井茶;有色泽乌润,条索秀丽,香高持久,独树一帜的祁门
红茶(俗称“祁门香”);还有具有独特高香的乌龙茶等等,在品质上均有各自独特的风韵。
在长期的茶叶生产过程中,我国历代劳动入民,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创造了精湛的制茶工艺,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茶类,形成了风味独特的品质。
就茶叶品名而言,从古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规范化的
茶叶分类方法。
我国历代茶叶类别概要早在唐代以前。茶叶的利用、饮用,开始是生煮羹饮或晒干收藏,而后多以捣叶做成饼茶,或是蒸叶捣碎制成团茶,因此在唐代以前已出现晒干散茶和团饼茶。唐代之初,蒸青团茶已成为主要茶类,也有晒千的叶茶(类似现代的白茶)。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六之饮》中称;”饮有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可见当时已出现四种茶叶,但按现代的制茶科学来认识,这四种茶均属蒸青
绿茶。
宋代开始,除保留传统的蒸青团茶以外,已有相当数量的蒸青散茶,(宋史·食货志》:“茶有两类,日片茶,日散茶”。片茶即团饼茶,是将茶蒸后捣碎压成饼片状,烘干后以片计数。散茶是蒸青后直接烘干,呈松散状。元代,团茶逐渐被淘汰,散茶得到较快的发展。当时制造的散茶,因茶鲜叶老嫩程度不同而分为两类:即芽茶和叶茶。芽茶为幼嫩芽叶制成,如当时的茶名探春、先春、次春、紫笋、拣芽等均属芽茶;叶茶为较大的芽叶制成,如“雨前”即是。
到了明代,除蒸青散茶以外,出现了炒青绿茶以及红茶、黄茶、
黑茶,直接晒干或烘干的白茶也同时存在。因此可以说,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五大茶类均已出现。
到了清代.除五大茶类外.又出现了青茶,各类茶叶的制茶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很多质量非凡的“名茶”获得了朝廷和文人雅士的赞赏,至此六大茶类齐全。随着茶叶的输出和贸易活动,不少茶类的制茶技术己传播至很多产茶国家,使各具特色、不同种类的茶叶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所享用。我国茶叶种类之多,制法之巧,质量之优,风味之佳,都为别国所不及。
俗话说:“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这说明我国茶叶种类的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五百余种茶叶。在我国茶叶的“百花园”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万紫千红。
不同种类的茶叶,命名的方法五花八门。
根据形状不同而命名。如形状瓜子片的安徽六安“瓜片”,形似山雀舌的杭州“雀舌”,形似珍珠的浙江嫌县“珠茶,,,形似眉毛的浙江、安徽、江西的“眉茶”、“秀眉”、“珍眉”,形似一株株小笋的浙江长兴“紫笋”,形状国直如针的湖南岳阳“
君山银针”、湖南安化的“松针”,形曲如螺的江苏苏州的“
碧螺春”,状如蟠龙的浙江临海的“蟠毫”,弯曲如虾的湖南大庸“龙虾”茶,形如利剑的湖北宜昌的“剑毫”,形似竹叶的四川峨眉山的“
竹叶青”,犹如一朵朵兰花的安徽岳西的“翠兰”,有的把一根根茶叶以丝线扎结成各种花朵形状,如江西鹜源的“墨菊”、安徽黄山的“绿牡丹”。
结合产地的地名特点而命名。如浙江杭州的“
西湖龙井”、普陀山的“普陀佛茶”,安徽敦县的“
黄山毛峰”,广东的“英德红茶”,云南的“滇红”,安徽的“
祁门红茶”,浙江淳安的“鸿坑茶”、余杭的“径山茶”,广西桂平的“西山茶”,江西赘源的“赘绿”,江苏金坛的“
茅山青峰”,湖北的“神农奇峰”,江西的“
庐山云雾”、“井冈翠绿”、“灵岩剑峰”、“天舍奇峰”,四川的“鹤林仙茗”等。
将外形色泽与形状结合而命名。如“银毫”、“银峰”、“银芽”、“银针”、“银笋”、“玉针”、“雪芽”、“雪莲”等。
茶叶按制造阶段的不同,分为初制茶和精制茶。初制茶又称毛茶;毛茶集中到精制厂加工后的成品,就叫精制茶。
毛茶按采制季节,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一般来讲,春茶品质最好,芽叶细嫩,茶味醇和,因此有“清明茶,味甜爽口”的讲法。秋茶次之,香高味浓,所以有“白露茶.香气馥郁,’的说法。夏茶品质较差,因为夏日炎炎,温高燥热,茶叶老化快,外形粗松,内质低劣,香低味涩。精制茶在毛茶进厂时,已拼堆存放,统一加工,就无春、夏、秋茶之分了。
依据茶叶的香气、滋味特点而命名。如具有兰花香的安徽“兰花茶”,滋味微苦的湖南“苦茶”。
根据加工制造工艺而命名。如用铁锅炒制成的称“炒青”,用烘干机具烘制成的称“烘青”,利用太阳光晒干的称“晒青”,茶的鲜叶用蒸汽处理后制成的称“蒸青”,茶叶用香花窖制而成的称“花茶”,茶叶经蒸压而成形的称“紧压茶”,这类紧压茶有的形似砖块,称“砖茶”,有的形似饼块,称“饼茶”。也有的根据茶叶加工时发酵的程度加以区分,如发醉茶(红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和不发酵茶(绿茶)。
依照茶树品种的名称而定名。如乌龙茶中的“水仙”、“乌龙”、“肉桂”、“黄救”、“
大红袍”、“奇兰”、“
铁观音”等,这些既是茶叶名称,又是茶树品种名称。
茶叶依销路不同,分为外销茶、内销茶、边销茶和侨销茶。
按制法不同,有的把红、绿、黑茶以外的各种茶统称为特种茶类;有的把害〔音、义均同’‘熏”)制香花的茶统称为花茶类;有的把紧压茶与花茶合称为再加工茶类。
按功能不同,如茶叶中添加果汁、中药等成分,可分为传统茶与功能茶,如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称猴桃茶、
菊花茶、杜仲茶、人参茶、柿叶茶、甜菊茶、减肥茶、戒烟茶、明目茶、益寿茶、美的青春茶等。
另外还有一些“茶”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但是一般的饮用方法与一般的茶一样,故而人们常常以茶来命名之,例如虫茶、鱼茶。有的这类茶已经役有多少人知道它不是茶了,例如绞股蓝茶。
这些分类方法,多侧重于一面,通俗易懂,群众乐于接受,仍有应用价值,但其不足之处是不够全面系统,没有反映出茶类的不同特点。目前,一般以茶叶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特征和外形差异进行分类,分为六大茶类:红茶、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也有分类为红茶、绿茶、紧压茶、乌龙茶、花茶、白茶。
每个茶类都有各自的制法特点。红茶经过萎凋后,都有一个共同促进酶的活性,使茶多酚氧化比较完全的发酵过程,形成“红叶红汤”的品质特征;相反,绿茶都有一个破坏酶作用的杀青过程,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黄茶在进行高温杀青后,都有一个闷黄过程,形成“黄叶黄汤”;黑茶在杀青和揉捻后,有一个非酶性自动氧化的握堆过程,形成’‘汤色橙黄,叶黄褐”的品质特征;至于青茶和白茶,氧化程度较轻,茶多酚含量介于红、绿茶之何。
更多关于
普洱茶知识资讯请访问
普洱茶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