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嫩的茶叶一定是春茶吗?凭口感鉴别春茶的方法
众所周知,茶树经过整个年度的时间积蓄,其头春茶是所有季节茶中自然生态最好,氨基酸含量最高,口感鲜爽度最佳,香气最馥郁的。正是因为头春茶的这个优势,近代之前,国人只喝春茶的事实非常强势,以至于对于好茶的概念,仿佛都跟春茶有关。翻开千百年来华夏茶文化史上对好茶口感的文字记载,最多的莫过于“清、雅、淡”了。
显然,“清、雅、淡”是一款好春茶的口感特征。首先,“清”代表清晰,只有香气和甜感透彻明了的茶才谓之为“清”;其次“雅”代表纯正,只有无影响口感情绪之异味的茶才谓之“雅”;最后“淡”代表安静,只有苦涩味体感适度,且愉悦身心的茶才谓之“淡”。
古人对好春茶这个认知事实也凸显了“茶以健康为本,意在清醒安静”的好茶原则。由此可见,但凡具备品鉴价值的茶,“清晰”“纯正”“安静”谓之本也!至于喜欢喝浓茶的范畴,因为有悖于喝浓茶不健康的事实,只能归为个体爱好了。毕竟,浓茶难言“清晰”了。
!春茶,从外形上看,细嫩是其最明显的特点。所以,为百姓所习惯的,判断是否为春茶的方法,莫过于对茶叶粗细的视觉甄别了。而且,在近代茶叶栽培与工艺技术飞速发展之前的古代,这个鉴别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毕竟,那个时代,茶农们种植茶叶的技巧与智慧大都集中在因地制宜地适应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所以,那时的茶叶生长基本取决于大自然的恩赐。所谓春生夏长,古法自然。因此,在当时而言,“春茶细嫩,夏茶粗老”可谓是无法撼动的硬道理了。
但随着近代茶叶栽培与采摘技术的进步,茶园茶可以一年四季多次催长及采摘已蔚然成风,从而使得原料粗细跟采摘时间相对应的规律变得模糊开来。比如,一片本来春天已多次采摘的茶园,到了仲夏,依然可以长出细嫩的芽叶,那么,如果商家将仲夏的芽叶假冒春天的芽叶告知消费者,消费者仅凭粗细老嫩是无法甄别其真伪的。
这就是本文基于好茶定义原则的初衷所在。因为笔者以为,按照自然规律生长的原生态茶青的才是好茶,而好茶的粗细等级跟采摘时间应该是吻合的,所以,采用“采摘期”来定义“原料等级”才是最科学。所有采取其它方式改变茶叶生长进程,进而模糊采摘时间概念的茶青都不属于好茶原料的范畴。这种茶,讨论起来,既复杂,又毫无意义。
在这种大商业背景之下,如果我们还是习惯性用茶叶的粗细来论及茶叶的等级,势必存在误区。正确的方法是牢记古人对好春茶“清、雅、淡”的共识,改变原来仅凭茶叶粗细老嫩来甄别是否为好春茶的观念,学会通过口感来甄别好茶与否。
白居易诗云: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如果大家肯如白翁一样,做一个真正懂得欣赏好茶的爱茶人,也算是对所有做好茶之人的最大宽慰了。(作者:王华,来源:野境黑茶)
【品茗】持一碗吉幸,茗时间之味 饮茶发源的地点考证 很多人都被动辄上万元一斤的古树茶给吓住了,其实正宗的普洱茶古树茶没那么贵,源头茶农分享真实的古树普洱茶! 茶中的智慧(深度好文) 从制茶工艺发展历史,了解茶的开始!从制茶工艺发展历史,了解茶的开始!
标签:
上一篇:单株古茶到底贵在哪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