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益见智:苦荞茶里的甜蜜尝试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张虎强 王谦虚
盛夏六月,正是黑苦荞麦生长的关键季节,在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镇的黑苦荞麦的种植基地里,科技特派员益见智察看黑苦荞麦的长势,现场指导种植户进行田间管理。
黑苦荞麦是五谷之王,是谷类作物中唯一集七大营养元素于一身的农作物。甘肃省通渭县海拔高、日照强,水分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极其适合黑荞麦种植,是全国黑苦荞麦的主产区之一。
2012年,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乡镇干部益见智以一名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到一家生产苦荞茶的民营企业工作。彼时,通渭苦荞茶已生产十余年,但是同质化生产、工艺流程沉乏疲软,关键控制点把控不严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通渭传统的苦荞茶市场进入萎缩低迷期。
科技特派员益见智在实验室品审苦荞麦。颉满斌 摄
勤恳好学的益见智很快便发现企业苦荞茶生产存在的问题,他敏锐地意识到,通渭苦荞茶走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末期,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一种紧迫感催促着他。
益见智经过分析研究后,得出单一的麦香型口味不能再满足日益多样的市场化需求的结论,要实现小杂粮整体局面的改观,就必须要有精深产品的推陈出新。他决定以苦荞茶的口味及香型作为突破口,开发新产品,占领新市场,让通渭的苦荞茶再出发。
说干就干。2015年,益见智争取到大学校友的投资,成立了依托通渭小杂粮进行精深产品研发及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公司。他反复查阅资料,调研市场;他经常泡在车间里,身上满是苦荞的味道。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苦荞,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闻闻。最终,他决定加入熏香和姜粉试一试。在生产过程中,他又发现现有的制粒机容易出现高温,变速箱漏油,机器频频出现故障,导致浪费严重,产品出粒慢、不均匀。益见智蹲在机器旁边,反复观察、琢磨。他换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加大制粒孔的密度和材料厚度,每个生产环节,都产生了自己的专利。
新的产品研发出来了,生产的机器也更新了。花香型苦荞茶研发成功了。伴随着花香型苦荞茶一起产生的是6项专利成果。
益见智研发的苦荞茶在香型口味观感上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尤其是黄酮成分含量达到3.0%以上,更是受到上海等一线城市销售企业的青睐。
产品终端的大量需求,带动了产品源头的生产数量。益见智所在的企业,每年消耗苦荞原粮400多吨。他的企业每年与500多户种植户签订合约,直接带动了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在脱贫攻坚战中,他的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在通渭建立千亩苦荞种植示范区,让一颗颗自然淳朴的苦荞麦变成一粒粒坚韧感恩的高端产品,助农增收奔小康。
整整10年的潜心研究,“窨香工艺”的突破,丰富了通渭苦荞茶产品线。金银花苦荞茶、陈皮苦荞茶、桂花苦荞茶、金菊苦荞茶等产品陆续上市,延长苦荞茶行业的生命周期,推动苦荞麦原粮的大量需求和价格提升,使得苦荞麦种植农户的收益增加,进而创造更多社会效益。
由粮到茶,科技特派员益见智与苦荞麦的相遇,奔赴了一场科技特派员与新产品的浪漫之约。他的奋斗,充满苦荞味儿。每一粒苦荞茶,都凝结着淳朴的喜悦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必将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化“苦”为甜,“荞”迁更新,“麦”步向前,“茶”上产业腾飞的翅膀。
标签:
上一篇:贵阳市市场监管局抽检:苦荞茶等20批次茶叶及相关制品合格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