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马边春茶】云山雾霭“泡”出马边茶

时间:2023-01-29 22:21:51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点击标题下「今日马边」可快速关注

云雾笼罩的茶山

采茶茶香

航拍小荣丁茶园

青山绿水育好茶

游人体验采茶

品种选育

金星茶厂生产车间

昔日,马边荍坝贡茶香飘京城;今日,马边有机茶色味俱佳、响誉海内。

5年前,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鲁润彷徨迷茫,金星茶业旗下虽有1000亩的有机茶基地认证,但企业的明天在何方?识茶问道的过程中她不断摸索,更坚定信念:有机绿色一定占稳市场。

2015年,马边金星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绿茶、红茶、黄茶的有机产品加工认证;今年,白茶、黑茶将获得有机产品加工认证。并且,公司欧盟有机认证有望年内取得突破,与美国加州的客商洽谈合作,将“金星有机绿茶”推向海外。

前有“森林雪”,后有“金星茶”,乐山茶叶“五朵金花”再添新丁。在群雄逐鹿的茶叶市场,谁占据优质的基地、优质的产品,谁就拥有话语权。

云山雾霭“泡”出马边茶,从基地、到产品、再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好山好水出好茶

2004年,地处马边袁家溪乡境内面积达3268亩的森业雪茶场通过有机茶认证,成为全国一次性认证面积最大的有机茶基地。

2010年,马边有机茶园面积(含转换认证)3万多亩,一跃成为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

今天,“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的桂冠加冕。“马边绿茶”区域品牌价值已达10.34亿元,居四川省第3位。

“养在深闺”的马边茶何以胜出?

答案可从历史中来。马边产茶溯及两汉,从采摘野生茶到人工种植,2000多年未曾断息,延续至今,辉煌依旧。明清时期,马边荍坝茶入贡皇室,被奉为珍品。

答案尤可从品质中来。这里海拔448米—4042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茶区土壤多为酸性紫色土和黄壤,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丰富。良好的气候生态环境,充足的云雾雨露,富饶的沃土,为茶树积累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物质奠定了基础。经专家论证,这是中国西部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域之一。

答案还可从发展中来。马边先后建成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茶叶)、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基地、国家茶叶技术体系示范县、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四川省精品农业(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国家茶叶产茶重点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把创建“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作为奋斗目标,做到领导、规划、措施、技术、资金“五到位”,在“资源、生态、特色”上做文章,把马边建设成四川茶叶大县、产业强县。如今,马边已成为全省五大茶叶原料基地之一,年加工能力可达1万吨,整体加工水平跃居乐山地区第二位。

通过多年努力,马边茶业实现了历史上两大突破:一是自主选育了一个省级茶树良种“马边绿1号”,并获“乐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打破了马边无自主选育省级良种的历史;二是注册地理证明商标“马边绿茶”,在获得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后,又获得了四川省著名商标。

好山好水,浸润出马边茶的好品质——“芽肥叶厚匀成朵,汤清色绿回味甘,香高持久耐冲泡”。

天然绿色无污染

谷雨已过,记者来到劳动乡柏香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茶垄成行成排,随地势起伏连绵,一望无际。漫山遍野的黄板迎风招展,滴灌喷淋系统完善,太阳能灭虫灯独树一帜,水池、沟渠、道路配套设施完备。而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民办官助”的投入模式,让1000多亩的荒山摇身而变,成为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

如今,马边像这样千亩生态茶叶基地也不在少数。白杨槽、袁家溪、柏香等7个万亩示范区,龙沱沟、永山、建新、井池、柏林、小荣丁、周家沟等15个千亩标准园,形成了马边茶叶产业带。这些茶叶基地,林木苍翠,山峦起伏,终年细雨蒙蒙,云雾缭绕,孕育出了风味独特、品质上佳的马边茶叶。

早在5年前,马边就实施从“茶园”到“茶杯”的可追溯体系。马边境内的有机茶园地块全部进行了编号,构建了有机茶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茶园农事活动、鲜叶运输、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等全过程的记录体系,从“茶园”到“茶杯”,完整的追溯过程让马边有机茶的品质得到最佳保证,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如何在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上做文章?马边以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和加工水平为基础,以打造区域品牌和拓宽营销渠道为突破口,向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实现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马边利用扶贫政策优势,积极争取项目,整合项目,重点支持优势茶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水网、渠网、电网等基础设施,满足农业生产和运输需求,改善茶区生产生活条件。3年内生产运输便道贯通主要茶区,确保鲜叶原料就近销售、就近生产加工。

优化茶树品种结构,满足市场需求,“马边绿1号”就是茶叶科技人员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叶大肥厚饱满,形如月芽,这就是“马边绿1号”的典型特点。四川森林茶业有限公司种植的“马边绿1号”推向市场,倍受好评,供不应求。在加强品种选育、品种引进、品种改良的同时,马边精心呵护4万亩四川群体种(老川茶)基地,保护好茶叶的基因库和品种库。

从采摘到成品,只有两天时间。茶叶成品的好坏,与制作工艺息息相关。马边金星茶业开发出香水味、甜玉米香味、花香味、荔枝味等多种香味的茶叶产品,满足高端消费者的特殊需求。

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马边对茶农采摘、储运进行了规范,提高采储水平和效率。通过加工企业优质优价、分级差价收购鲜叶的形式,推行标准化采摘,培养茶农良好的采摘储运习惯,提高采储水平。

县农业局根据茶叶基地的分布,引导企业适度增加初加工点和规模,加快推进加工厂标准化建设,提升、改进加工工艺,实现清洁化加工,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稳定。

四川森林茶业有限公司就投入100多万元,引进了半自动清洁化连续性生产线,调试投产后每天可加工1.5万多公斤鲜叶,生产4000公斤干茶。“有了这条生产线,我们就能大量采摘夏秋茶,目前与中东、非洲的客商达成100万美元的出口协议,预计5月公司将取得自营出口资格。”公司执行董事龚华钦欣喜不已。

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马边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县茶园面积22万亩,茶叶鲜叶产值7.07亿元,农民人均茶叶鲜叶收入4020元,干茶产量9450吨,干茶产值9.08亿元,茶叶综合产值14.5亿元。

品牌提升富百姓

“今年柏香茶叶基地采茶(仅春茶)的人工支出约50万元,柏香村民人均采茶收入2000多元,基地全面投产后可为当地农户提供200万元以上的劳务收入。”县农业局茶叶办主任邓力强告诉记者。

从“采资源”转变为“制品牌”,马边茶产业发展规划早就纳入党委、政府的计划。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产业扶贫工作的核心,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建立灵活机制,保障投入。

在“马边绿茶”这个共同的名字下,森林茶业、金星茶业、文彬绿雪、大风顶茶厂、永绿茶业、马边玉芽雪、马边茶厂等重点企业整体出击,进一步深化了“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商标战略。

在一系列国内国际知名茶交易会上频频亮相,国内国际茶商慕名而来。“文彬绿雪”、“森林雪”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陆羽杯”、“甘露杯”奖;“森林雪”、“文彬绿雪”茶叶产品获得第八届中国名优茶评选一等奖。

马边绿茶逐渐成为川茶的代表之一。

品牌的营销,需要走出去,更需要请进来。更大的聚合正在生成:

马边金星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峨眉雪芽茶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有机茶,竹叶青茶叶公司也到马边寻求合作机会。依托乐山“峨眉山茶”这个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马边绿茶在寻找更广阔的市场。

品牌战略,也促使着茶叶龙头企业的发展。

马边将各部门涉农资金优先向茶叶产业倾斜,整合扶贫、以工代赈、农综开发等项目资金,完善基地水网、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累计整合资金近1.58亿元。设立县本级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标准化初加工厂建设、精深加工厂建设、产品研发、品种选育及良种良法推广、试验示范经费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补助、贷款补贴等。牵头协调金融部门给予茶叶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同时县财政为茶叶企业每年提高500-600万元的生产拆借资金,解决企业生产高峰期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对获得有机茶原料基地认证的企业,县政府补助50%的认证费用,对获得“两牌”、“三标”的企业给予3-50万元奖励,对开展标准化厂房建设的企业和个人给与5万元的奖励。

此外,马边还将筹备成立互助式茶叶产业融资担保公司,县财政投入财政资金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和入股资金,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担保公司的创建,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杠杆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季节加工企业生产周转资金不足、信贷额度较小的难题。

种植、加工、销售的发展,带动了茶业链条的延伸,“三”次产业同生共荣。22万亩茶园,就地解决1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19个茶叶加工企业(点),每年吸收1000个季节性生产工人;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吸纳了大量的三产从业人员。

日渐响亮的马边有机绿色生态茶,定能带动彝家百姓奔向小康!

转载《乐山日报》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茶禅文化与工艺美术的跨界融合!2020全国惠明茶禅博览会今年11月在沪举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