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杭州创业,曾是不法商人,得到中央支持,终成一方权贵,但他真不是马云!
他在杭州创业,曾是不法商人,得到中央支持,终成一方权贵,但他真不是马云!
曾有人问我,中国商人的顶峰是谁?我可以肯定地说既不是胡雪岩,也不是吕不韦,在我心中是吴越国王,杭州人钱鏐(liu)。
钱同学有一个小名,叫钱婆留,一听这么没文化的名字,就知道出生绝对够平凡。这货小时候因为出生长得太丑,他老爹不喜欢他,就一气之下准备把他扔进后院的井里,说真话,我一直怀疑那有爸爸嫌儿子丑,就要杀掉自己的孩子,多半是觉得孩子是隔壁老王的吧,不管怎么样,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老太太,南方一般叫阿婆,一定要阻止钱鏐的父亲杀他,并且自告奋勇地要抚养钱鏐长大。于是,道上的人都叫钱同学,钱婆留。这真不是野史,今天杭州还有婆留井。当年保住他性命的阿婆,怎么也想不到钱鏐最终会成为国王,他的姓氏钱,在宋代《百家姓》的排名,会仅排在“赵”的后面。
而钱鏐的成功却要从盐贩子这个行当说起。
丑男的奋进——做不了公务员,你还可以卖私盐
钱同学出生于唐朝中后期,他出生那年,唐朝当位的是靠打破牛李党争,加强中央皇权的中兴之祖唐宣宗李忱,这个时期唐朝算是回光返照了一把,老百姓难得有了几年太平日子过,因此唐宣宗李忱被称为小太宗。
但是,就算唐宣宗再英明,两浙地区的老百姓还是要造反,原因就在于一个盐的专营上。唐朝中期开始的国进民退战略导致的与民争利问题,越来越严重,这直接带来了后来的一连串人民起义。唐朝建国之初,继承了隋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这个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谷物、布匹)并服一定的徭役。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人口已经极大地增加了,均田制很难实施下去,国家没有土地分给老百姓了,而且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按照过去的方法收税:即收入不一样,但是缴纳一样多的税,换你你也不会干。因此,民间逃税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财政很不稳定。到了玄宗时期,由于社会生产超级发达,种地远不如做生意赚钱多。因此玄宗时期开启了改革开放,全世界各个民族和地区的资本、人力纷纷涌入中国,中国也出现创业热,老百姓、官员和皇亲国戚都热衷于做生意赚钱,发展社会经济,当然更是进一步拉开了贫富差距。这个时候,过去的税收模式,更是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到了唐德宗时期,干脆了搞了两税制改革,就是按照财产的多少来收税。
不过很不好意思,这个制度实施了不到三十年就完蛋了。一方面,实施这个模式执行成本太高了,最有钱的人那帮人,即有权,又有钱,各种隐匿财产,以躲避交税。另一方面,唐朝安史之乱后,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各地由节度使这种军阀和割据势力把持,不仅针对老百姓的苛捐杂税不少,还不断帮忙隐匿地方财富,中央根本收不上税。怎么办?唐朝中央非常想集权,建立强大的禁军,统一中国,就必须要有钱,而有钱就必须开源,可眼下税收不上来啊!
唐朝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开始索性撇开地方的军阀,搞起了国企,这就是唐朝国进民退的背后原因。唐玄宗时期,玄宗听从官员的建议,开始采用特许的方式,许诺民营企业经营盐场的生产、流通,以及零售。后来,到肃宗时,历届唐朝皇帝变收税和代理费的模式,转变为自营。这样,盐铁茶等消费品成为了官营生意。尤其是盐的专营,更是实施的时间最久、最长。
唐朝当时生产一当盐只需要10钱的成本,但是零售价格高达110钱,暴利到无以复加地地步。这么高的利益,必然会有创业者出现,成为挑战者。私盐买卖就在中国天南地北的活跃起来,当时中国的读书人因为唐朝的科举制度,基本上被朝廷笼络了,有机会当公务员,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谁都不会造反。
而读不了书的人,要想赚钱,走私盐、茶叶这些官方垄断产品,显然是翻身的唯一道路。公元800多年的中华大地,去走私,就成了普通人成为马云这样的人的唯一机会。于是,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海量的私盐商人,他们有的是个体户,恰如微商,有的是商团,恰如孵化器里的中小企业,大家在体制的夹缝里,苦苦求索一条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
在这个过程中,盐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因为满天下走,朋友遍天下,头目级的名声堪比流量来源,他们中的不少人衍生成了物流公司,镖局,信使,甚至私人武装,晚唐几乎所有的政治阴谋和权力斗争几乎都有盐商贩子们的参与。
公元857年,一个叫裘甫的盐贩子,在钱鏐的老家造反了,这次叛乱被历史学家们视为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序章,唐对百姓压迫和藩镇对老百姓的横征暴敛,导致了人民起义。裘甫的起义在两浙地区迅速掀起了热潮,很快发展到3万多人,那个时候才5岁的钱鏐不知道是否知道这次起义,这次造反虽然失败了,给两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奇怪的是,盐商的地位可是一点也没下降,因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事情,谁也阻挡不了。这就是为什么自下而上的支付宝、微信支付足以倒逼银行改革一样,整个两浙都处在沸腾的前夜。
但是,由盐贩子领导的起义还没有完。十多年后,一个叫王仙芝的盐贩子在中原地区起义了。不久之后,一个科举考试怎么也考不上,回家子承父业,继续做私盐贩子的富二代哥们,带着弟兄们也一起造反了。对,他叫黄巢。黄巢起义的规模尤其的大,黄巢也确实是人才,带领起义军历时七年,跨越了15个省,渡过长江四次,黄河两次,硬生生地攻下了长安,称帝成功,算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当上皇帝的商人,真是一领导天才。然后,他们都失败了,但是这种盐贩子的造反行动,基本上把唐朝最后的家底都掏空了。
而我们的主角,这时候才真正上线。钱同学少年时候,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很快就和流氓混在了一起,史书上说他自幼习武,其实是不是真的能打,谁知道呢?反正他学了一大堆旁门左道的东西,比如算命占卜之类的技术。如果是互联网时代,这货有可能靠写算命占卜的文章发财,可是钱同学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爹爹不爱的钱同学,长到大概18、9岁的时候,看上了临安县一个姓吴的农民家的女儿,结果人家嫌弃他是个丑丑的痞子,就不同意,多亏女方大伯慧眼识珠,硬是撮合成了他们。
你不要觉得奇怪,吴这个地方民风向来有趣,东汉末年,孙坚在地方还是地痞教父的时候,去吴氏(吴国太)家求婚,对方不同意,他就发飙说:“你不把吴氏嫁给我,就杀光你们全家?”,吴氏就劝说家人把自己嫁给孙坚,意思是不要因为她,害得家人受难。虽然后来孙坚成了英雄,和吴国太,也生了孙策、孙权,由于古代兵匪本来就很接近,人家毕竟没看过《战狼》,不懂八项纪律,三大注意,更没有把党支部建在连队上。孙坚借着历史机会,浪子回头,终成乱世英雄。
不过钱同学,没有这种基础,他选择不做小流氓了,要玩就玩把大的,他决定铤而走险,为了养家糊口,做了盐贩子,并且有了自己的原始团队。
从富豪到权贵:顺势而为才是钱鏐成功的关键
正如罗振宇老师说的那样,20岁以前,最关键地是做到可带,说白了就是跟对人,有大哥带着你玩,你尽情施展才能,学习新技能就好了。
怎么在世界混下去,是20多岁的钱鏐思考最多的问题。他拿着兵器,带着小伙伴,穿越了浙东14州的山山水水,望着汹涌的海潮,他是疑惑的。他忘不了做一个好人的承诺,也无可奈何地要杀人越货,他无法学习黄巢的路子,对抗中央似乎只能死路一条,他的量级太小,太大的梦想他不敢有,一个农民的儿子,能有什么样的未来可以期待呢?他强烈地感觉到,赚点小钱不是长久之计,应该有更高远的舞台。
然而,命运总是这么奇妙的东西。很快钱同学很快就要认识自己的大哥了。钱鏐跟的大哥叫董昌,是当地的土豪,典型的富二代,比钱同学大六岁,估计多半也是盐贩子出生。这一年,爆发了王郢兵变,为了抵御叛军抢劫,董昌组织乡勇抵抗叛军,23岁的钱鏐就带着自己的小伙伴们加入了董昌的乡土暴力团,被任命乡勇自卫队小队长(裨将)。他们因为守住了余杭(就是阿里巴巴那块地),董昌被封为石镜镇将(相当于现在杭州市公安局长)。
成了公务员的钱鏐,有了公权力的庇护,一边继续明目张胆地做私盐生意,一边帮着雄才大略的董昌训练他的八都兵,并且时不时带兵到处替唐朝平叛,说白了就是借着平叛,替大哥抢堂口和地盘。说真话,这种叛乱越多越好,叛乱越多,朝廷越不敢对董昌怎么着,还必须优待负责剿匪的节度使们。
很快,钱鏐就迎来了自己天下扬名的一战。那年,传说大盐贩子黄巢的大军要进攻浙江,先头部队已经到了杭州城外,钱鏐就带着20几个兄弟,偷袭了先头部队。奇怪地是这只被袭扰的先头部门,并没有带来黄巢的后续大部队,而是直接退兵了。史书上用了一个超级狗血的故事来解释这一切。
“《新五代史·吴越世家》:是时,黄巢众已数千,攻掠浙东,至临安,镠曰:“今镇兵少而贼兵多,难以力御,宜出奇兵邀之。”乃与劲卒二十人伏山谷中,巢先锋度险皆单骑,镠伏弩射杀其将,巢兵乱,镠引劲卒蹂之,斩首数百级。镠曰:“此可一用尔,大众至何可敌邪!”乃引兵趋八百里,八百里,地名也,告道旁媪曰:“后有问者,告曰:’临安兵屯八百里矣。’”巢众至,闻媪语,不知其地名,曰:“向十余卒不可敌,况八百里乎!”遂急引兵过。”啥意思,通俗地讲,就是黄巢的部队把地名听成了数字,搞错了对手的军队规模,于是战略撤退。当时晚唐派了名将高骈(当时江南军区司令员)带领禁军围剿黄巢,而且黄巢被打的很惨,所以黄巢误以为钱老板是主力部队也就不足为奇。
总之,不管怎么样,因为这一仗,钱老板成了唐军眼中的名将,后来做了杭州刺史的董昌干脆提拔钱老板做了他的二把手。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能得出一个结论,跟对人就能成功,很可惜我们从来不愿意做逻辑思维这样绝对的结论。相反,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成长的钱鏐跃到史书上。
董昌这个人前期绝对是一个英雄,他上台初期做了很多好事,比如废除唐朝的海盐的官营贸易制度,让杭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盐的自由贸易区,对,天才董昌的大手笔就是让各种财货在杭州可以自由买卖,自唐玄宗以来的创业热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出口,于是短短几年,外面的世界战火纷飞,杭州的百姓都忙着赚钱。董昌功不可没。但是,很快董昌就陷入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尴尬窘境。
一方面,他是靠镇压起义军起家的,结果他发现所有的唐朝的地方官如高骈之流,根本就不想镇压起义军,甚至希望起义军来牵制越来越做大的自己,连自己一手培养的钱鏐,唐朝都想竭力拉拢。另一方面,他因为盐的贸易冲突和越州观察使刘汉宏的矛盾日益尖锐,以至于双方刀兵相向。关于这个贸易冲突,还是地盘冲突历史上争议很大,我个人认为这个事情,在我们的时代反而好解释。那时候中国产盐的地区主要是吴越(浙江地区)和四川,其中吴越盐的主要产地就在刘汉宏的地盘上(刘汉宏也是流氓出生,他曾担任宿州刺史,貌似很多年以后,也有一个姓刘的出生在宿州,和阿里打的不可开交。),董昌搞盐的贸易自由化,你想想价格暴降的结果,对谁的冲击最大?
董昌为了打赢战争,巩固统治,在自己的辖区内开始严刑峻法,为了突出自己的权威,他命令人们建他的生祠,还让大家在手臂上刺青,发誓效忠他,搞得和孙中山一样。更让人无语的是,他完全实施人治,老百姓来打官司,他靠赌博来审理案件,谁要是找他审理案件,他就让控告双方和自己赌博,谁赌博赢了,谁就打赢官司,输的那个就得处死。不像今天咱们有各种法律来保障自贸区的发展,在董昌的统治下,一切都是看他的喜好。
不过,他暂时还没有垮台,他的垮台在几年后。
这个时候的钱老板已经成了事业合伙人。按照董昌的方案,如果钱老板的部队能帮他拿下当时盐的产量更大的绍兴(刘汉宏的地盘),他就把杭州(包括浙东)让给钱老板,对就是这么任性,晚唐就是这么失控,官员任命、土地财富都可以私相授予。
钱老板的团队果然不负使命,赢的了对赌协议,用了近四年时间,顺利击败了刘汉宏。然后,董昌果然信守承诺,委任钱老板担任浙西六州的头。不过,这个岗位没有那么舒服,后来建立南吴,被称为“五代十国第一人”的一代雄主杨行密控制了淮河流域,时不时南下教训一下钱老板。而晚唐的各种猪队友,也总是发生内乱,钱老板都会主动过去平叛,顺便扩大地盘。
这个时候的钱老板,已不是一般的小老板了,一方面为了笼络他,唐朝给他拜相,甚至给他封了王,红顶商人和权贵的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他也开始拥有一个超一流能力的豪华班子,他不仅仅有自己的梦想,还要为这个团队的梦想着想。
因为性格较为善良,相对宽容的个性,他能容纳一些别人不能忍的人,比如晚唐大v罗隐先生。可能是因为两个人都长得丑的关系吧,郁郁不得志的罗隐在钱老板这里得到了施展才干的机会。罗隐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跑到长安成了长漂,一心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结果,考了10几次也考不上,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文笔不饶人,处处挖苦讽刺当局。更让人无语的是因为这个长相真是处处受排挤。当朝丞相郑畋很欣赏这个年轻人,看到自己闺女特别喜欢他的诗文,就想让他做女婿,结果到了府上,闺女见到罗隐之后,就把诗文丢一边,宁死不从,大骂爸爸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罗隐从此之后,更是愤世嫉俗,流连于烟花酒绿的妓院,他的嫖妓掌故,更是一传千年,这里就不引用了,总之,他的种种行事作风,让唐朝几次都不敢启用他。到了晚年,感觉人生无望的罗隐虽然已是流量来源,作为一个大v,他选择回到故乡,准备教书度过余生,结果被钱鏐启用。
钱老板年轻时冲动,曾杀过一个冒犯自己的读书人,在读书人圈子里,和其它五代十国的开国之君一样,名声不好。结果这个脾气古怪,足够死一千次的罗隐居然担任钱老板的给事中(个人顾问),绝对是当时最大的事件公关。而且他是发自内心的尊重罗隐,因为作为统治者,他即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但是绝对不允许,超越现实的空想,否则祸害无穷,这里我们待会再讲。
钱老板的班子里,还有像和尚出生的名将顾全武,顾全武军功卓著,同时为人宽容,关于他的事迹,请自行百度,总之这哥们为了钱老板病死在任上,仅仅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像皮光亚(皮日休的嫡子),林鼎(大书法家)等文人功臣更是挤满了朝堂。不少名士闻讯从各地前来投奔,一时府中文韬武略,人才济济,出现了“满堂花醉三千客”的盛况
如果分析他的班子的人力构成,你会发现,他的班子和黄巢、王仙芝等人的完全不一样,这些人很依赖盐贩子和军功派,而钱老板很早就开始积累未来坐天下的人才,并给予优待,不像黄巢那么缺少政治智商。黄巢攻克长安后,放任农民军对权贵的仇恨,把四品以上官员及其家属通通杀尽,女的全部沦为性奴、官妓,这怎么可能得到和解,坐稳江山呢?
不过有意思的是,既没有黄巢军力,也没有钱老板领导班子的董昌,却开始做起了皇帝梦。他仅仅拥有绍兴周围那点地方,虽然拥有盐的海量生产能力,就妄图独立建国称帝,更奇葩的是,给他壮胆的居然是他的大臣和信任的巫师,这些巫师为了他的上位,炮制了“兔上金床”的谏言,以便给董昌的疯狂举动,找到法理依据,所以说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你永远都只想相信你愿意相信的。钱老板随即带着30000甲士去兵谏董昌,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与其闭门作天子,不如开门作节度使”,“大王位兼将相,奈何舍安就危!镠将兵此来,以俟大王改过耳。若天子命将出师,纵大王不自惜,乡里士民何罪,随大王族灭乎!”
董昌看到自己昔日的小弟,居然派兵冲到自己的面前,自感实力不济,自得投降,向晚唐请罪。
本来董昌已经认输了,唐昭宗也带了原谅帽,想原谅董昌(毕竟留着有利于牵制钱老板),但是钱老板怎么会同意,他要唐昭宗必须给自己对越州的宣称权(好吧,十字军之王附体),在唐的允许下,他发兵越州。
为什么钱老板这么想打董昌呢?为了上位?这个时候的钱老板早已不是昔日的钱老板了,他也有雄心,如果不做大做强,就有可能在乱世中被吞并,自己的弟兄们,也不会允许自己沉沦软弱。而且关于的盐的矛盾还没有完。因为董昌控制越州后,却没有实施和杭州一样的自由贸易政策,而是搞起了权贵资本主义,说白了就是所有的盐场必须是自己家的,这样一来,杭州和绍兴就像两座火山口上的城市,爆炸只是时间问题。于是盐贩子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抢帽子,更是为了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
战争的过程就不再描述了,董昌老兄兵败被俘,自己跳江了事,他的家人300多人,外加100多朝臣,被押解到长安,全部被唐皇斩首。而钱老板一个盐贩子,居然被唐昭宗画到了唐朝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凌烟阁。
保境安民的良心君主——后半生只干了三件小事!
相比于晚唐那些想当皇帝的节度使们,钱鏐在统一吴越后,根本就不再扩展了,而是干着各种保境安民的工作。
在外交上,他的策略就一个认怂。北边的南吴总是打吴越国的主意,他就干脆和南吴国王杨行密成了儿女亲家,你做你的皇帝,我做的我的吴越王。
中原王朝风起云涌,不管换了几任老大,他都主动称臣,老老实实上供。要知道论年龄,他比后唐的创立者李克用大6岁,比人渣朱全忠大半岁,在这些人纵横天下的时候,他却选择做一个安静的王。原因何在?
公元907年,55岁的钱老板收到了建立后梁的朱全忠的诏书,《新五代史·吴越世家》:梁太祖即位,封镠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客有劝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为孙仲谋邪!”遂受之。
表面上看,是钱老板想做孙权,接受中央任命可以承认这个割据事实,其实,就算中央不任命,你本身也是吴越王啊。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还是因为国力太弱,浙江这一块地,周围还全是强国,毕竟不是卖盐的买卖。仔细想想,安心发展生产,让全天下的百姓吃上浙江的盐,到了浙江没有难做的生意,岂不美哉。
有意思的是当时劝他拒绝封号的正是罗隐,罗隐等人认为朱温是篡国之贼,其为人暴乱丑秽,有何资格当皇帝?劝钱鏐拒绝,并兴师北伐。罗隐以为:“纵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钱老板因为自己的思考,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但是更加敬重罗隐这个老头子,原因何在?
罗隐一辈子都在嘲讽唐朝君臣,因为落第和不公平的待遇,按理讲,唐朝的覆灭他应该最高兴才对,但是现在看到的是一个正义感冲天的大v,罗隐也因为这个劝谏足以彪炳史册,要知道朱全忠的大臣,李振也是落第考生,他在朱全忠建立后梁后,可是心理变态到大肆诛杀当时的当权派,真是卑鄙。
钱老板能够感受这种正气的人,胸怀绝不是小人,而且能够基于形势,勇敢地对由正义感激起的热血说不的人,才是能担事的政治家。钱老板此时已是一个政治家了。追求和平,与国有利,与民有利,与群臣有利。为理想卑微的活着,是一种气度。
在经济上,继续延续国家的盐贸易自由政策,大力发展商业和水利工程。开平四年(910年),钱镠动员大批劳力,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巨大石笼固定在江边,形成坚固的海堤,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并且由于石塘具有蓄水作用,使得江边农田得获灌溉之利。同时发展旅游业,围绕太湖和钱塘湖搞沿湖经济带。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这里开始成为现实。
吴越国的赋税是当时全天下最高的,但是老百姓没有说苦的,差不多是大家收入的30%,而宋朝的时候税收仅为10%,老百姓却抱怨苦不堪言,为什么?因为国家更加市场化,朝廷有权力免费让老百姓替自己干活,极端地连饭都不管,更别说保险了。而在吴越国,所有的一切都要付钱。大量的税收,都被用来进贡,供养边防军,治理钱塘江和建设杭州城。
在文化上,因为和平发展,杭州的生活闲适,文人云集,全天下的百姓都在逃难,避免成为军队的粮食的时候,吴越国的百姓居然每年都有时间去赏花游湖。你说呢?这里没有大国崛起,只有小民的福祉。不过我们忍不住会问,到底那个更重要?关于这个问题晚年时钱镠与僚属们谈起杭州城的变化,众人盛赞杭城邑屋繁会,江山雕丽,湖海形胜,为天下稀有,全都是大王数十年精心治理之力也。钱镠却很清醒,看着西湖,这个已经80岁的统治者,这几年重要的人,相继离世,他其实挺孤单的,不过他淡淡地说:“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苟得之于人而损之己者,吾无愧欤!”钱老板也清楚,这种事情分不出是非,反正我留下了美丽的杭州城,看不起我的,会以这座城来教训我,看得起的,会因为这座城记住我,如果建设杭州城是一件对别人有利,即使对我自己有损的事情,我不后悔,也不愧疚!
慈父与情圣——不得不提的私人生活
钱老板在女性圈子里口碑很好,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演绎了一个完美丈夫的形象,长得丑的他,不是娶了比自己小六岁的原配太太吴女士吗?成功以后,没有嫌弃出生农民的糟糠之妻,和她生了13个儿子(中国很多姓钱的朋友,基本上都是他们两口子的后裔)。
钱镠甚爱自己的王妃庄穆夫人吴氏,王妃很孝顺父母,每年春天必归临安县,去住上一段时间。因为旅途艰险,一贯节俭的钱王居然特批了一笔钱,修了一条路,直通老婆娘家。
后来,到了他们60多岁,感情丝毫没有消退,一次王妃未归,钱镠甚为想念,看到山上的陌上花已发。钱镠像个傲娇的小孩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意思是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慢慢归来。这句话被评为中国情书史上的千古绝唱,现代人节奏快,很难感受到这种古朴的美,明明是思念,却要说陌上的花开的很美,你可以先赏花,晚点回来……苏东坡对钱王评价极高,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基于钱王的品味。
不过,钱王也确实孤独,吴女士62岁去世,钱王又活了10几年,几个大儿子也相继去世,最后只好把王位给了她和吴氏的六子,享年81岁。他的吴越国最终以和平方式并入了赵匡胤的大宋帝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浪花一朵。
钱王一辈子很重视家庭教育,钱氏家族也因此人才辈出,特别会站队,以至于经历多次改朝换代,总是很吃香。比如,宋朝的百家姓里,钱姓排第二。而《钱氏家训》更是成了每一次国学热必定学习的畅销书,更有意思的是,钱氏家训中的建议里,有几段特别出彩。比如“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要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如违吾语,立见消亡。依我训言,世代可受光荣。”
怪不得钱学森要跨越千难万险,也要回大陆了。而像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钱永健,钱穆,这些人就不用再分别列举了。
千年过去,钱王给我们的启示
我承认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标题党了。只是觉得自己读史的时候,常常会有新的感悟。
能做多大是天意,如何选择是人性。我曾经假设,如果钱王这个人在北方卖私盐,他的结果会怎么样,会不会有可能统一天下呢?如果让他代替黄巢,中国会不会变成一个商人地位更高的国家?历史禁不起假设,而历史只在于我们的选择。钱王在命运的天平上,在个人欲望和现实百姓这些筹码面前,做出了理智的决定。并把一手牌打出王者级的水平,实属难得。所以说顺势而为,但是不贪婪自负,就是好的状态。
下次去杭州一起去看钱王陵可好?
标签:
上一篇:他是斗鱼元老级主播,曾是女流公认CP,最后却形同陌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