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山海经 | 寂寂无闻的产茶大省——安徽
时间:2023-01-30 04:09:17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本文关于茶的讨论不代表本刊立场-
“中国十大名茶, 我们安徽占了四种。” 在安徽田野调查的这一年, 很多安徽人都同我说过这句话。我常逗闷子说:“ 中国十大名茶,安徽虽然有四种,但是春天一过,就只剩下祁红了。” 曾是中国第二大产茶省,安徽茶的生命力与春天一样短暂。在短暂的春茶期,安徽茶还要与产区狭小但是名气颇盛、市场份额高却难觅真迹的龙井、碧螺春争抢上市时间与市场认知度。而90%以上的安徽人, 几乎都不喝本省唯一能陈年的名茶—— 祁门红茶。
摄影:老闫十大名茶安徽有四种问身边安农茶学系的老毕业生:“中国十大名茶中安徽有四种, 其中三种绿茶一种红茶。可是十大名茶的选举,最初源自哪儿呢?”多数会卡在这个常见说法的盲点上。其实,所谓的十大名茶选举, 凑成十种,完全是为了庆祝国庆十周年。1959年,国庆十周年庆典之际, 举行了十大名茶评比, 之后被大家所熟悉的很多名茶,都是在那次评选中才崭露头角。在那次评选中,安徽茶入选了三种: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 其后,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十大名茶” ,在1999年《解放日报》的十大名茶评比中,连祁门红茶的影子都没有。其实,1914年最初的十大名茶选举,恰逢筹建中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之际,并非刻意迎合,由于参展徽商中茶商比例比较大。这些商人与当时的官员,已有了一些比较先锋的工业化意识,积极参与国际展会,茶叶当然不可或缺。但这次并不是中国茶在世界舞台上的初次亮相。第一次带着中国茶登上世博会舞台的,是英国人。1870年,时为奥匈帝国的奥地利政府,为将首都维也纳推到世界先进城市行列, 决定在1873年举办维也纳世界博览会。在参会国家名单中,当然少不了中国的身影, 但是当时的清政府总理衙门认为,这种博览会不过是为了炫耀珍奇的秀场, 因此回复说:“中国向来不尚新奇, 无物可以往助。”本来就准备搁置了的事儿,倒是由于奥匈帝国驻华公使毕慈反复游说,清政府才答应由民间商人自选当时中国物产参会。这样即显得傲娇,同时又避免了当时觉得没必要的财政支出。就这样,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是中国茶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总理衙门当时委托总揽中国海关税务47年的英国人赫德,在各口岸征询自选参展物品。也就是说,中国茶第一次参加世博会,是由英国人带着参展的。即便那些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获得金奖的名茶,也并非我们所见,是整个行业的荣誉, 他们之所以能站在世界舞台上, 皆因为自身认知的超前与践行方法。煮豆燃萁的祁红农商部在1916年就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期间获奖情况,编印了《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纪实》 一书。在筹备会中, 时任祁门县茶商公会会长的李训典,兼任了博览会的劝导, 同时他也是徽属红茶、绿茶出口专员。以他为首,大力倡导“屯绿”“祁红”。而任上海茶商公会主席的陈翊周,也以忠信昌茶号为参赛单位, 带着祁红参展并获得了博览会的金奖。陈翊周则在博览会后的1916年, 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华商茶叶出口行的股东,与唐季珊的父亲唐翘卿等人,试图共同操盘华茶,让其在国际上取得更大的商业战绩。但是,现在提起祁红,似乎没人会想到去学习这些前辈经营者异于常人之处的经营之道。能够将祁红带入历史的巅峰,其超前的商业精神与国际性的开阔眼界,这并非一块金牌可以浓缩与传承的。
摄影:老闫在萎缩的祁红产区,现在甚至还面临着“煮豆燃萁”的窘境。长达14年的产区拉锯战中,以祁门茶叶协会为首的祁门县祁红行业, 试图将地处池州、已经存在68年的一个祁红老厂,划出本就在萎缩的祁红产区。而当时三大国营祁红老茶厂,仅有这个厂保护完好。双方打了长达14年的原产地归属范围官司。在2018年11月,这场在一个县与一个企业之间的拉锯战,终于迎来了公允的裁决——双方都可以使用祁红地理标志商标。这个同根相残的官司, 并没有受到太多人的关注。因此,在2018年第一次到访池州的时候,由原贵池茶厂改制的国润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天霁,并没有跟我提起这事儿。还是之后我写文章的时候,查资料发现这个被遗漏的官司。打电话问他:“为什么要故意不提这事儿?”他沉闷地回应了一句:“祁红市场现在并不好, 在没有良好市场大环境前提下, 互相撕杀没什么光彩的,”在此之后,发现祁门与池州之间,总是存在着若有若无的疏远跟较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祁红还是一个只听说过、没喝过的所谓名茶。 而在规模最大的厦门、广州茶博会上, 除了这一家地处池州的祁红企业, 很难见到其他祁红企业参展。 倒是前不久在祁门县, 举行了所谓第一届祁红行业斗茶大会, 但祁门也并没有邀请池州这个同根生的“兄弟”参加。这种在家门口举行、走不出去的祁红赛事与推广活动, 所展示的祁红,似乎与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祁红, 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尖子生”太平猴魁2018年早春, 拍摄《茶界中国》第二季宣导片, 选择了太平地区的牛坡坑。而在第一季中,则选择了太平猴魁现在的当红产地—猴坑。在拍摄的时候,淳朴的当地村民看到我们拍摄生态良好的牛坡坑魁茶,会好心地劝一句:“你们应该去猴坑拍, 翻过几座山,那里更有名。”而我们站着的那片高山茶园,就是劝我们的那位老婆婆家的。太平地区的魁茶,只有猴魁才能称为好的魁茶么?《乾隆太平县志》这样记载猴坑的由来:“地逼仄或壁立,不能立足,上下如猿猱。”故此山间村落自古以来被称“猴坑”。也就是说,那种乱石丛生的太平地区的山地, 很多都具有这样的地理风土优势。而历史上猴坑第一次被关注,也是因为郑氏在南京开设的“江南春”茶庄,每年春天都会去太平地区收购七成干的毛茶,带回茶庄后, 再将其中品质好的茶, 挑选成大小整齐的芽尖单,单独包装,冠以 “魁尖”之名, 因为品质超群而备受关注。因此,他差遣猴坑茶农 ,进步一细化采摘标准, 专采摘壮嫩芽头制成魁尖,故而产自猴坑的茶得了“太平猴魁”的称呼。但是好魁茶的色、香、味标准是什么? 在市场饮者普遍茫然的情况下, 只能认准叫作“太平猴魁”的、不知道产区是哪儿的魁茶。太平地区除了猴坑之外的山场,则在这个“尖子生”的名气笼罩下,不再有人敢于做自己。2018年,太平牛坡坑的一个茶户, 在短暂出品魁尖标准的“太平牛魁“后, 还是在2019年春天,将自己的茶叫作“太平猴魁”了。而在这个茶户可以追溯的族谱中, 民国时期家族里正有人在南京经营过当时比较有名的茶庄。这个茶户现在所产魁茶的品质,也好于多数市场可见的猴魁, 山场则因为不是热点区域, 而自然、健康。大概只有追求魁尖品质, 泛猴坑范围的太平茶平均增长。追求由生产技术跟产品等级为主导的魁茶品质,会比猴坑“口味地产”般的一枝独秀要好些?隐没的名茶1974年出生的王慧敏,是安徽桐城扬头有机茶厂的厂长,家里世代为茶农。祖辈时候,做的是茶马用的砖茶;到父辈的时候,加工一些烘青的绿茶;1982年开始,制作桐城小花绿茶。虽然这是种极其小众的绿茶,产区也不大,但每年只要制作完成,就被十里八乡的乡亲抢购一空。因为产量不够,而且桐城小花产区的原始品种要在每年4月20日才开园采摘,很难抢到春天的第一桶金。摄影:老闫从十多年前开始,当地就开始种植早生品种茶来增加单位产量。而王慧敏则一直坚持少量种植早生种茶,大量地保存了桐城小花的老品种。因为对茶味比较敏感,王慧敏说,早生种的茶虽然上市早,但是没有老品种桐城茶的内质丰富。于是他只能按捺住早春大家纷纷上市卖茶但他还没有开园制作的焦虑,耐心地等自己茶园中的茶抽芽成长。时间久了,一些老茶客也品出其中门道,他每年晚上市的传统桐城小花,被一些老桐城茶客所追逐,基本都销售一空。我还记得早春的那个夜晚,等待桐城小花第一批成品茶时,王慧敏在并不明亮的简陋房间中, 焦虑地跟我说起逐渐消逝原产地品种的那种表情。就在不久前, 我甚至听到有人问我:“茶为什么要国际化?那种背包走到一个农户家,将他所有茶买走的事情,难道不更美好么?”
这句话,似乎将我带到了1870年,我突然想到1933年2月16日《申报·自由谈》中名为何家干的作者写的一段话:“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 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航海, 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 这个作者,后来被大家称为“鲁迅”。在我们追求这种没有普适性、所谓诗意美好的时候,美国加州戴维斯大学已经举行了三届全球茶倡议研讨会,并建立世界茶研究中心。不管你觉得不觉得茶是否该国际化,在世界各地都有它普适性的爱好者。即使你是反普遍主义者, 这些能够带来人类通感的美好味道,都会比我们每个人存在更久。它会见证每一句话,是否能禁得住时间的考验,无需赘述。
▲ 点击上图,订阅《杯中山海经》专栏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少年的他们:伤害从何而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