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

2022年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附下载)

时间:2023-04-01 01:36:40来源:food栏目:餐饮美食新闻 阅读:

 点击上方“行研君”关注我们~

导语

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或食品添加剂,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工艺加工后可直接进行烹饪或食用的菜品,以便捷高效为特点。

报告下载链接:2022预制菜行业研究报告

来源:华鑫证券

关注下方“IPO最前言”公众号,后台回复“领取”可获3次报告下载机会!

预制菜:起源于美国,疫情后进入加速期

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或食品添加剂,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工艺加工后可直接进行烹饪或食用的菜品,以便捷高效为特点。20 世纪 60 年代,预制菜起源于美国;20 世纪 80年代,预制菜发展逐渐成熟;20 世纪 90 年代,预制菜传入我国,味知香等深加工半成品菜企业相继成立。2010 年左右预制菜 B 端进入放量期;2020 年疫情发生后,C 端需求高增,预制菜企业纷纷布局 C 端市场。根据对原料加工深浅程度以及食用方便性,预制菜可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行业处于竞争蓝海,集中度亟待提升

据 NCBD 数据显示,中国预制菜行业销售额从 2015 年650.3 亿元增至 2020 年 2527 亿元,5 年 CAGR 为 31%,预计 2025 年销售额超 8300 亿元。目前我国预制菜渗透率仅10%-15%,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 60%以上。此外,中国预制菜行业集中度较低,CR10 仅为 14.23%,而日本 CR5 达 64.04%,美国预制菜龙头 SYSCO 市占率达16%。

BC 端需求同时发力,C 端有望成为重点

B 端:需求端:1)餐饮企业通过央厨生产预制菜能节约80%人工成本,降低租金成本,提升出餐效率,保证餐品口味和品质稳定性。2)2020 年团餐市场份额已达 38.3%,预制菜能降低团餐运营成本,解决标准化供应难点。

供给端:1)2020 年冷藏车保有量增至 27.5 万辆,2021年冷库容量增至 7719 万吨,预计 2023 年冷链市场规模突破 7000 亿元。2)2019 年水产养殖产量增至 5078.07 万吨,2020 年禽畜养殖规模化率达 67.5%,2020 年调味品产量达 1627.1 万吨。粮食年产量稳定在 6.6-6.7 亿吨,农业机械化水平达 71%。

C 端:需求端:1)疫情刺激“懒宅经济”,居民线上需求高增,生鲜电商微信小程序活跃用户同增 66%,新零售为购买预制菜提供便捷途径。2)预制菜契合消费升级趋势;3)Z 时代“懒宅经济”渗透率比 80 后高 8%,预制菜消费占比已达 34.9%,或将成为预制菜消费主体;4)家庭平均规模低至 2.62 人,结婚率低至 6.6%,推动预制菜需求增长。

供给端:1)目前预制菜 BC 端比例为 8:2,中国 C 端规模为 66.9 亿美元,仅为日本同期水平 29%、美国同期水平15%;2)生鲜电商行业规模从 2015 年 497 亿元增至 2020年 4585 亿元,5 年 CAGR 为 56%;3)社区团购规模从 2017年 3.8 亿元增至 2020 年 720 亿元,3 年 CAGR 高达 474%;4)社交电商交易规模从 2016 年 3607.4 亿元增至 2021 年28650.5 亿元,5 年 CAGR 为 51%。

行业参与者众多,尚未出现明显龙头 

预制菜行业包括五大主要参与者,在渠道、产品、供应链方面各具优势:

1)原料供应企业:供应链能力强,具备成本优势。代表企业如国联水产、双汇发展、圣农发展、龙大美食等。

2)预制菜生产企业:预制菜生产出身,具备专业性。代表企业如味知香、珍味小梅园、信良记、好得睐等。

3)速冻食品企业:具备冷链加工运输优势,生产标准化程度高。代表企业如安井食品、三全食品、千味央厨等。

4)连锁餐饮企业:自建央厨,实现预制菜标准化生产。代表企业如海底捞、广州酒家、同庆楼、西北贾国龙等。

5)零售商:预制菜成为新增长点,推广能力强。代表企业如叮咚买菜、盒马鲜生、永辉超市、每日优鲜等。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当前预制菜行业正处蓝海阶段,BC 端迎来发展机遇,发展空间广阔,我们给予行业“增持”评级,建议重点关注安井食品、味知香、千味央厨、国联水产和三全食品。

风险提示 

疫情拖累消费、消费习惯改变不达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重点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报告内容

1、 预制菜:起源于美国,疫情后进入加速  1.1、 预制菜:便捷高效、烹饪简便 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或食品添加剂,经过分切、 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工艺加工后可直接进行烹饪或食用的菜品,一般需要 在冷链条件下进行储存、运输及销售。预制菜以便捷高效为特点,烹饪流程简单,消费 者短时间内即可享用各种口感丰富的菜品。以冻品先生“蒜香小排”为例,产品经解冻 和搅拌后,入锅油炸3-5分钟即可食用。依据对原料加工的深浅程度以及食用的方便性,预制菜可分为四类:即食食品、即 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1)即食食品:指开封后即可食用的预制调理食品,面向C端零售为主,如即食凤 爪、牛肉干、八宝粥、罐头、卤味鸭脖等。2)即热食品:指经过热水浴或微波炉加热后即可食用的食品,通常冷冻或常温保存,多在便利店、商超、新零售等渠道可见,如速冻水饺、便利店快餐、方便面、自 热火锅等。3)即烹食品:指经过一定加工后按份分装的食材,入锅经过翻炒、复蒸等烹饪 流程,按需加入搭配的调料包后即可食用,属于半成品菜范畴,面向BC端,如冷藏牛排、 冷藏宫保鸡丁、冷藏咕噜肉等。4)即配食品:指经过筛选、清洗、分切等初步加工,按份封装的净菜,需要自 行烹饪和调味才可食用,面向BC端。1.2、 预制菜发展历程:起源于美国,成熟于日本 20世纪60年代,预制菜起源于美国,1969年大型食材配送供应链公司Sysco在美国 成立;20世纪80年代,净菜加工配送在日本、加拿大及部分欧洲国家开始兴起,日本成 立国内两间最大的预制菜企业——神户物产和日冷集团,预制菜发展逐渐成熟;20世纪 90年代,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进入,国内出现净菜配送加工厂,预制菜传入我 国;2000年前后,好得睐(2002年)、绿进食品(2004年)、新雅食品(2005年)、味 知香(2008年)等深加工半成品菜企业相继成立;2010年前后,国内预制菜行业B端进 入放量期;2020年疫情发生后,预制菜C端需求高增,迎来爆发期,传统预制菜企业纷 纷布局C端市场。2、 行业处于竞争蓝海,集中度亟待提升 国内预制菜行业已成千亿市场,发展空间广阔。NCBD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 预制菜行业规模呈增长趋势,销售额从2015年650.3亿元增至2020年2527亿元,5年CAGR 为31%,为餐饮行业整体增速6.2倍。其中2015-2018年行业增速放缓,2019年重新迎来 40%高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增速为-15.4%,预制菜行业仍保持19.4%增长。预计2021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同增24.1%,2025年销售额将超8300亿元。国内预制菜正处蓝海阶段,行业集中度亟待提升。一方面,我国预制菜渗透率与美 国和日本仍有较大差距,国内预制菜渗透率仅10%-15%,预计2030年增至15%-20%;而美 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36氪研究院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菜总消耗量达 174.72万吨,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仅为8.9KG,远低于日本23.59KG;立鼎产业研究院显示, 2020年我国预制菜规模占餐饮行业规模比仅为1.11%,远低于日本14.61%,中国台湾 8.87%,美国9.44%。另一方面,我国预制菜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化企业较少,尚未出 现行业龙头企业。我国预制菜行业CR10仅为14.23%,而日本预制菜行业CR5达64.04%;美国预制菜龙头企业SYSCO市占率达16%。3、 BC 端需求同时发力,端有望成为重点 3.1 B端:需求持续放量,供应体系日趋完善 3.1.1 预制菜满足餐饮企业降本增效之需 餐饮企业成本压力高升,急需预制菜降本增效。据艾媒咨询显示,餐饮企业连锁化 趋势日益明显,中国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数由2015年23721家增至2020年38238家,预计 2023年可达50384家。据辰智餐饮显示,我国餐饮连锁率已超35%。但在连锁化过程中,餐饮企业仍面临“三高问题”。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 《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除三项费用外,餐饮企业各项成本占比前三是原料进货 成本、房租及物业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占总营收72.45%。根据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 一线城市租赁价格指数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城镇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变化趋势,餐饮企业原 料成本、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压力不断上升。尤其是20年疫情后,企业成本端压力进一步加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1年调研结 果显示,70%左右餐饮企业疫情后明显感受到成本端上涨压力,90%以上餐饮企业认为疫 情后招工变得更困难且人工成本更高。预制菜省去原料采购、初加工等过程,能够减小企业对厨师的依赖,节省后厨面积, 降低人工和租金成本。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通过中央厨房完成成品或半成品制作,可 以节约80%从业人员。以美团一份20元快餐为例,使用预制菜与直接购买食材相比总成 本下降0.4元,主要由于人工成本下降0.8元,房屋租赁成本下降0.4元以及能源杂费下 降0.2元。此外,预制菜在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加工模式下,能够提升出餐效率,保 证餐品口味和品质稳定性。因此,越来越多餐饮企业通过布局中央厨房或者与预制菜生 产企业合作引入预制菜。国内超过74%连锁餐饮品牌已自建中央厨房,60%餐饮品牌开始 使用预制菜品。预制菜亦成为餐饮企业业绩增长点,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以广州酒家为例,公司布 局预制菜已久,已推出广式豉油鸡、传统咕噜肉等20款预制菜单品。2020年受疫情影响 餐饮业务营收较上年下滑26.7%,但整体营收仍保持正增长,主要得益于速冻食品40.08% 以及月饼系列15.59%的营收增长。3.1.2 预制菜解决团餐标准化供应难点 团餐企业供应成本、标准化要求高,急需预制菜解决供应难点。我国团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团餐销售额从2016年0.9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1.53万亿元, 4年CAGR为13.6%,2020年市场份额达38.3%。我国团餐企业同样面临成本高、利润低的 问题,催生对预制菜需求。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食堂运营的采购成本和人力成本 占总营收70%,净利润只占8%。此外,团餐供应对标准化要求较高,需要有稳定的口味品质和出餐时间,且由于团 餐经营场景主要是学校、机关、军队、企业、航空铁路食堂等,对食品安全要求较高。预制菜通过工厂生产,全程标准化程度较高,质量把控严格,能够解决团餐供应难点。3.1.3 冷链物流迅速发展,稳固预制菜供应基础 预制菜与传统料理包相比保质期较短,对保鲜要求较高,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进行储 存和配送,且下游客户较为零散,产品需求多样,需要先进的仓储物流体系及冷链运输 技术满足高频率配送需求。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增长迅速,冷链物流设施逐渐完善为预制菜供应配送稳 固基础,主要表现:1)行业规模逐年上升。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5年冷链市场规模 仅为1800亿元,预计2023年突破7000亿元,8年CAGR为19%。2)冷藏车市场保有量迅速 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我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由2014年7.59万辆增长至2020年 27.5万辆,6年CAGR为23.9%。3)冷库容量迅速提升。中商产业研究院显示,我国冷库 容量由2017年4775万吨增至2020年7080万吨,3年CAGR为14%。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主要表现:1)冷链渗透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冷 冻食品冷链渗透率为66%,而美国、日本已达80%-100%。2)冷藏车占货运汽车比较低。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冷藏车占货运汽车比仅为0.3%,远低于美国1%、英国2% 和德国3%。3)人均冷库容量较低。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为7%, 远低于美国69%、德国49%和英国27%。因此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 设施和技术的完善将有助于解决预制菜运输半径受限、品牌区域性等问题。

搜索微信小程序:"报告搜一搜";免费下载各行业研究报告pdf和word、可视数据、学习资料。提供研究报告、市场研究报告、行业报告、行业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市场调查报告...

——END——

点击微信小程序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3613841283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茉酸奶加盟费多少钱?茉酸奶加盟费及加盟条件2023「最新」

下一篇:最近想自己做点事情,平时喜欢喝点酸奶,加盟一家酸奶吧怎么样?

相关推荐
  • 新春将至,锅圈食汇预制菜持续升温
  • 餐饮怎么做?难做?没搞懂这5点,千万别做餐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