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属于黑茶,这是传统旧时的说法。新的分类是把普洱茶单独分出了一类,叫普洱茶类,这是因为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而从制作工艺上来说,生普洱与绿茶比较接近,如果要深究的话,它更趋近于青茶,即乌龙茶。而熟普洱与红茶是比较接近的,都是全发酵茶,但是要深究的话,熟普洱好像也不属于红茶。
可以肯定的说,普洱茶既不是红茶也不是黑茶。
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定是仅仅把熟普洱当成是“普洱”,生普洱当绿茶了。
这是曾经出现在云南当地的一种说法,一种纠结至极的说法。一说到普洱茶历史就是上千年,而普洱茶却定义到一种1973才正式定型的工艺上。
回到问题主体,生普洱不是绿茶,熟普洱不是黑茶,更不会是红茶。
我们知道茶叶分类的依据,是按照工艺的区别而划分。
生茶的制作过程中,在采摘和杀青之间,有静置萎凋的过程,茶叶在此过程中必然有一定程度的发酵(闻过鲜叶和萎凋过后的茶叶的味道差别对此会有很深印象),而绿茶是严格定义为不发酵茶的,因此将生茶定义为绿茶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生茶旧名“滇青”,它的工艺说实话和“青茶”——乌龙茶,还比绿茶更为相似)
而熟普洱茶制作过程中有经过渥堆发酵,其内含物质的氧化反应主要是“真发酵”——也就是微生物氧化,而红茶的所谓“发酵”其实是以酶促氧化为主体,称其为“发酵”是制茶工艺的约定俗成,而不是严格按照科学定义而来。所以,熟普洱茶不是红茶。
熟普洱制作的原料,是一种成品茶——生毛茶,也就是生普洱散茶,也就是说,从鲜叶到成品茶,熟茶的制作流程可以是割裂的。黑茶与熟普洱茶都有渥堆,但渥堆发酵的水分来源、渥堆规格、堆温、发酵时间等等,都有天壤之别。熟普洱茶除了渥堆刚开始阶段由酶促氧化提升堆温,后续很长的时间内微生物氧化都在茶叶的氧化中占有绝对优势。关于具体工艺细节的差别,可自行百度。
所以,熟普洱也不是黑茶。(熟普洱的缘起是从港仓生茶开启,但只要不是返厂进行渥堆发酵,否则无论如何生普也不可能通过仓储变成熟茶。两者的环境存在天渊之别,生茶仓储无论多么的高温高湿也都较熟茶渥堆甚远。所谓生茶经仓储变为熟茶之说,亦可见茶业从业者之不专业)
白黄绿青红黑,普洱哪个都不是,是否合理?
茶叶的六分法,系近代我国茶学学者创制,选取了六种可以进行区别的工艺类型,将其定义为六大茶类。其后所有茶叶品种都要在这六大类中找到归宿。好比一个萝卜一个坑,地上六个坑,塞不进去的,就不能叫萝卜,这就是现代中国茶学系茶叶分类的实质。
其实,我觉得,普洱茶归属于哪一种茶类,是一件并不重要的事情,只要能明白普洱茶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对于我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至于在归类中究竟应该归于哪一类,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是根本无需关心的问题。
普洱茶可依据形状、产地、年代、品级、制作工艺、发酵环境等来分类。
初制毛茶分为春、夏、秋三个规格。春茶又分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称为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品质最佳。及其鲜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普洱茶,香味浓郁,耐泡,汤黄明亮,香气清幽,滋味醇厚。
依照普洱茶的制程,又可分为生茶和熟茶。
生茶直接将“毛青茶”蒸压制成型,熟茶则在蒸压制前加上一道“渥堆”的工序;
所谓渥堆,就是将“毛青茶”加水加热,提高茶叶温度,利用菌种的好氧反应,将茶叶中的植物蛋白水解成氨基酸、并破茶叶的叶绿素、氧化产生茶红素及茶褐素。
经过“渥堆”这个转化程序,普洱茶在二个月左右就变得顺滑甘甜适合饮用,而生茶则必需再经多年储存、经过“陈化”始宜饮用。
普洱茶的生茶依据储存方式,又可以分为“干仓”及“湿仓”。
“湿仓”的转化程序较快,“干仓”需时更久,但“干仓”长期陈化的普洱茶风味更佳、价格高昂;一般“干仓”普洱茶要产生茶红素、俗说“反红”,根据不同的产地至少需时10-30年。
普洱茶以形状可分为散茶与紧压茶二类,前者在制成“毛青茶”后即出售,后者将“毛青茶”蒸压制成、砖、沱……等各种形式。紧压茶具有以下多种形状:
普洱茶制作选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质也不同,价格更加悬殊。其制茶原料分为“人工种植型原料”、“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
1、 人工种植型原料
人工种植型,茶农称“台地茶”,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台地茶发芽期长而荫芽周期短,茶质没有适当的积累期,芽叶外表肥壮而质薄,且茶树没有合理的休养期,对茶树的生长和来年的茶质都有较大影响。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还有耕种施肥行为,只能体现出清香,所以“台地茶”普遍价格低廉。
2、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
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又称“古树茶”纯料。一般以300年为限才可严格的成为“古树茶”,且都生长在深山老林中,普洱茶树经过时间的沉淀,其内质的表现力不同。古树茶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此类原料制成的普洱茶为“饮茶发烧友”追捧,较之人工种植型原料的高产,古树茶原料有限,市面上价格较高。但其独特内质更能体现普洱茶的“茶文化”。
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可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胆固醇。
具体的功效与作用可查看文章《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
普洱茶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在茶中添加辅料,多见于香港、台湾,如香港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食料。
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
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
具体普洱茶的泡法可查看文章《普洱茶怎么泡才好喝》。
1、流通的空气。
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挂置在阳台上。要有适度流通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另外,周围环境不宜有异味,否则茶叶会变味。因此,不可以摆放于厨房中或其他有生活异味或工业异味的环境里。
2、恒定的温度。
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需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即可,最佳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何时,普洱茶都不可被太阳照射,在阴凉处为好。
3、适度的湿度。
好的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
在较为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存放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但是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
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
1、必须在干仓陈化。
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在市场上当老茶高价售出谋取利润。
2、温度不可骤然变化。
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
3、避免杂味感染。
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
4、避免日晒风吹。
在阳光下,酚类物质,叶绿素更容易氧化,从而使茶叶变色,变质。升高的温度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空气上,流通的空气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茶挂置在风口,否则茶气会被吹走、茶味吹散,饮用起来便淡然无味。
5、利用竹箬包装。
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
6、注意茶龄寿命。
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7、湿度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于干燥。
湿度过高,容易让茶叶变质、长霉;过于干燥,茶叶转化又会太慢。
关于普洱茶属于什么茶就说到这了,按传统普洱茶属于黑茶,按新分类,普洱茶属于普洱茶类。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本文:【普洱茶介绍】普洱茶属于什么茶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zhishi/15469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安化黑茶介绍】安化黑茶属于什么茶
下一篇:【霍山黄芽介绍】霍山黄芽属于什么茶
标签:【普洱茶介绍】普洱茶属于什么茶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