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肉桂,跟白毫银针一样,有分特级、一级、二级肉桂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一众茶叶里,武夷岩茶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它不求原料细嫩,而是要开面采。
通俗点来理解“开面采”,要求采下来的茶青,不含芽头。
要等芽尖长开后,再去采下三、四叶发育成熟的青叶。
采摘的太嫩,反而经不起做青、焙火的一连串复杂工序。
无法实现武夷岩茶独有的岩骨花香、香清甘活的风味魅力。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里的春分。
不少地方的春茶,正在处于紧锣密鼓的采摘期。
比如,明前龙井。
比如,白毫银针。
再比如,各式追求芽叶细嫩的明前绿茶。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384965994e8f099.webp)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f17e18ee162090b.webp)
但眼下距离武夷岩茶的开采,时间还早得很。
起码得过了清明,到了谷雨前后才陆续开始。
但这时,问题又来了。
照理说,春茶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岩茶的春茶采摘,怎能一点都不着急呢?
再说了,这岩茶采这么迟,茶叶等级岂不是很低?
这倒是值得玩味。
说实话,岩茶的春茶采摘,绝对不是丝毫不急。
只不过现在还没到时候。
等到四月中下旬后,家家户户的做茶节奏,绝对能“忙到飞起”,脚不沾地。
至于提到岩茶的等级,它和采茶时间之间,可没有必然联系!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98000426b164a61.webp)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042a9e38199d820.webp)
《2》
提到春茶,不少茶客已经形成这样一套认知逻辑。
认为采茶时间早一些的,品相更好,等级更高。
芽头、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
按照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少茶叶在定级时,常按照这样的外形标准,评定出三六九等。
举个例子,白茶里的白牡丹。
按照白茶国标,白牡丹共分为4级。
分别是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从外形上初步判断时,肯定是看第一印象。
芽头越是饱满,叶片越是细窄,茶梗越是幼嫩,评级时越能得个好名次。
但武夷岩茶属于一众春茶里的另类。
它讲究开面采,没有芽头,只取梗叶为原料。
既然如此,它又怎会凭芽叶细嫩程度来论级?
再说,退一步看,即便是看叶片大小。
那,这也不妥。
因为武夷岩茶的品种众多,纷繁复杂。
有的品种,叶片相对大一些。
比如,水仙和佛手。
而有的叶片,叶片尺寸天生比较娇小。
比如,雀舌和白鸡冠。
所以,以叶片来定等级,同样在岩茶这行不通!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4184c84e0dfddba.webp)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1c336e47755da63.webp)
《3》
照这样看,是不是岩茶完全不设等级呢?
不是,武夷岩茶同样有等级高低之分。
翻开武夷岩茶的国家标准,以肉桂为例,它一共分有3个级别。
分别是特级、一级、二级。
特级肉桂,条索肥壮紧结、沉重,色泽油润,匀整洁净。
香气浓郁持久,似有乳香或蜜桃香、桂皮香。
滋味醇厚鲜爽,岩韵明显。
汤色金黄,清澈、明亮。
叶底肥厚软亮,匀齐,红边明显。
下面的一级、二级肉桂,这里就不再照搬了,感兴趣的茶友可以查查国标。
给大家圈一下重点。
国标里,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对肉桂进行了综合评价,有不少浓缩干货。
比如,看干茶时,好的岩茶,要求条索紧结,色泽油润。
若说100块一斤的肉桂,和1000块一斤的肉桂,看着没啥区别。
那就太吓人了。
至少,但凡工艺合格的岩茶,不会出现枯草般暗褐、暗沉的干茶!
比如,看汤色时,好茶以清透为贵。
特级肉桂,汤色是金黄清澈。
而一级肉桂的茶汤,才是橙黄明亮。
凭这点,能有理有据,有效反驳那些所谓“岩茶汤色要发红,要像红酒那样才是好货”的言论。
说白了,岩茶归根结底还是半发酵茶。
茶汤以橙黄色系为标准,汤色发红,实在不妥。
当你遇到一杯,色如红酒的茶汤时,反而要当心,它是不是发酵过了头!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68a5fd35fec4169.webp)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997ac9c42da6cc0.webp)
再比如,看茶香的描述。
好的岩茶,茶香要馥郁持久。
留香持久,茶香不易淡,才是好茶的实力所在。
至于蜜桃香、桂皮香、乳香(奶油香)等,下文再具体另说。
最后,进入重头戏。
岩茶重水求香,茶汤滋味才是历来评比的重点。
虽说,国标里对特级肉桂的茶味描述,用语很凝练。
只用了8个字概括——醇厚鲜爽,岩韵明显。
醇厚,不必多说,好茶喝起来肯定要有内容,不能空洞味薄。
而鲜爽一词,就很有意思了。
常有茶客觉得,反正岩茶已经焙了火,就是喝个重口味,哪里会提鲜爽感?
又或者,觉得只有新茶才讲究鲜爽,老岩茶嘛,倒无所谓了。
不不不,不论新茶老茶,不论轻火足火,优质岩茶喝起来统统是爽口的。
不鲜、不爽口的茶汤,不要也罢!
至于岩韵方面,国标里的描述如下:
特级肉桂(岩韵明显),到一级肉桂(岩韵明),再到二级肉桂(岩韵略显)。
这恰好也验证了,武夷岩茶注重山场一说。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如果不是正岩所产的肉桂,何来岩韵明显一说?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e838a768b54b558.webp)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bd810bd961b772e.webp)
《4》
最后,聊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既然,肉桂有特级、一级、二级之分,为什么平时很少在市面上看到啊?
麻花觉得,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细分化了。
武夷岩茶经过了做青和焙火,条索清一色是紧结的条索状。
单看干茶,很难像绿茶那样得出直观区分,还得喝过才知道。
结合市场现实看,也的确如此。
不少肉桂的起名,与风格特色息息相关。
比如,花香肉桂、果香肉桂、蜜桃香肉桂、奶油香肉桂、“大桂皮”肉桂。
考虑到岩茶重水求香,为了体现汤感独到性,为了突显岩韵特色。
按山场进行分类的方式,也颇为常见。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1c1aa8821ab2c3c.webp)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4792b693f532c5e.webp)
比如,牛栏坑肉桂、天心岩肉桂、马头岩肉桂等。
越靠近正岩核心的岩茶,岩韵更明显。
而岩韵越是明显的岩茶,风味越好,市场价值越高。
为此,以山场名进行分类的方式,也并不奇怪!
除此外,还有按火功进行分类。
分为中火、中火、轻火等。
按年份进行分类,2021年、2020年、2019年等。
最后,还有一些没有明确标准的商业分类。
比如,各家主打的“口粮肉桂”。
一言概之,肉桂的分类复杂。
按山场、按火功、按香气,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b3ec7ba1de4120d.webp)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c8b2fb9f388c8d3.webp)
《5》
一级肉桂、二级肉桂等,在市面上几乎很少见。
因为,和这些略显抽象的级别分类相比。
细致化的分级,更利于市场推广。
诸如马头岩蜜桃香肉桂,2021足火正岩肉桂,2020XX金奖肉桂等。
这样的分类,有卖点、有细节、有个性。
一眼,就能看得明白。
所以,纵观市场,这些“细节化”的分类更常见。
背后的原因,也就不足为奇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标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