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洪茶禅香 诗会话人生(散文)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春茶上市的好时节,收到文友刘老师从微信中发来的“邀请函”,心情舒畅地观看,被邀请函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洪山莽莽、赤水荡荡,诗兴勃发、禅心如镜;春深似海、宝洪茶香,与君共赏、更尽一觞。谨定于3月31日(星期五)上午10时至下午6时在宜良县宝洪寺举办第二届宝洪茶禅诗会,请君拨冗莅临,共襄盛举,再叙佳话”。随后,刘老师又发微信,要我带诗和文朗诵。尽管繁杂的事务缠身,但想到宝洪茶禅诗会、想到宝洪寺曾是祖父教书育人之处,便应允前往。
宝洪寺,座落在宜良县城西北方向约5公里的宝洪山上。这里有两样千年“宝物”:一是有名冠滇中八寺之首的宝洪寺,二是有飘香至今的宝洪茶。茶因山、寺而得名,山、寺又因茶而传扬四方。
宝洪寺曾为滇中八大寺之首,相传距今1400多年前,有位来自福建的和尚,四处云游。当他来到宜良县江头村一带,见到苍翠巍峨的宝洪山,目有所见,心有所感,遂悟生欢喜,登山结庐,开山创寺,命名宝洪寺。后山因此得名,称宝洪山。这位福建和尚还将小叶种茶的种子种植于寺外空地,这就是一直传承至今的宜良名特产“宝洪茶”。
据史料记载,宝洪寺占地一万余平方米,有大小僧房99间,天井院落25座,供奉精铸铜佛100余尊,各型佛塔10余座。然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宝洪寺被挪为学校和民居使用,祖父当时就在那里教书育人,传播知识和文化,祖父年老返乡还经常思念在宝洪寺的这段经历。后因学校搬迁,又作厂房用,厂房撤出无人管理而致荒芜,自唐宋以来历朝各代的石刻、石雕、碑刻大量损毁遗失。
正是缘于宝洪寺与福建的因缘,在闽籍商人苏天水的倡导下,云南省福建总商会会长林时营、理事长尤文献等人,与宜良县达成共识,共同重建宝洪寺。
我没有去过宝洪寺,宝洪茶禅诗会当日,我提前就到办公室,在上班前安排部署完单位的工作,处理完正常的公务,即驾驶自己的车匆匆上路,赶去参加宝洪茶禅诗会。但天空不作美,昨夜下了雨,道路十分泥滑,还被一辆拉沙的货车堵在途中。唯恐赶不上开幕式,给刘老师打了电话,舒畅的心情并没有受天气的影响。趁着堵车的闲时,我展开了恢复重建的宝洪寺遐想:宝洪寺,这座千古名刹,恢复重建规划据说充分融合了滇闽两地的建筑文化精髓,主要建筑包括宝洪寺山门,门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阁、舍利塔等近50座(套)建筑物。我今天就要去见证这千古名刹恢复光芒的盛况,去追思、缅怀祖父当年教书育人,传播知识文化的痕迹。正在美好的遐想中,有人喊,“路通了”,于是,驾车前行,克服了一路上的艰难险阻,顺利到达目的地。但下车一看,眼前的景象让我很失望。恢复重建还只是完成了一些基础工作,好在遇到作家龙河、依然,加之刘老师热情忙碌地接待,让我感到不虚此行。按照要求报到后,参加完开幕式。
看着春雨过后,宝洪山新茶吐翠,在鼓点声中,舞狮、吟诗舞蹈、茶艺技能大赛等活动相继拉开了序幕。看了一阵书法大师的现场书法创作,在友人的邀请下,即去品尝今年的宝洪茶。
宝洪寺的宝洪茶,是云南唯一的小叶种茶,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据《中国茶经》记载,宝洪茶由唐代宝洪寺开山和尚引种,明清年间最为昌盛,已传承千年。宝洪茶外形扁直平滑,形似杉松叶,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高锐,味浓鲜爽,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成朵。炒制工艺分杀青、摊凉回潮、辉锅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掳、抓、扣、揿、压、推、磨八种。
宝洪茶禅诗会, 茶是最富灵性的饮品,是以丰富中国茶文化引发思绪以助诗兴。许多文人雅士都好茶,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等,留下的茶诗、茶帖、茶画使精神层面的内涵更加充实。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商贩挑夫,平民百姓,饮茶早已是深入各阶层的一件事。
宝洪茶禅诗会,品味茶道、茶情如品味人生百味,心平气和细品间,醇香尽是不同滋味。追思历史,汉代文人提倡饮茶为中国茶文化之先河,到了南北朝时,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而对于诗词家,品茶是引发思绪以助清兴诗性的手段;对于佛家,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唐代陆羽的《茶经》是划时代的标志,其不止述茶,还将诸子百家的精华及诗人的气质思想都囊括其中。从此,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及文化都在不断拓宽。
沏宝洪茶,看着沸水冲入杯子,把本来毫无生气的茶叶突然惊醒,然后在氤氲的热气里舒展、跳跃。就像初醒的佳人慢慢地睁开眼睛,悠悠然地伸展双臂。在每片叶子都绽放的瞬间,一切都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是穿着绿衣的佳人、天使,让人感到春天的绿润,成了赏心悦目的清绿,宝洪茶的清香随之沁人心脾。
佳茗似佳人,宝洪茶能与西湖龙井妣美,像清纯如水的女子;温柔里藏着浓厚的清香,醇厚香气里带着淡淡的苦涩甜味,慢慢品味,方知其滋味。
宝洪茶禅诗会,让我感悟到,人生如茶。清茶留香,人在世间也应该有所作为。借着来自宝洪茶灵魂的香气,让我品味到“苦、甜、回味”的人生哲理的另一种境界。记得父母曾跟我说过,凡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品茶时如果怀着平和的心态,然后用心思考人生,就会发现,原来人生如茶,芳香怡人。
看着宝洪茶在杯中翻腾、沉浮,闻着飘出的茶香沁人心肺,再看着茶色的变化,品茶人“拿起、放下”喝茶的两种姿势,我细细的品味着要泡好“人生”一世这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必不可少,感悟着属于我的那一份情怀。
假若我的从警之路如泡宝洪茶,泡茶的过程就是一种历练我的过程。要泡好茶,往往以其完美姿态,养水的清灵洁净,用水的柔美坚韧,养茶的宁静从容。当沸水沏入茶叶中,跳动的宝洪茶如同舞者,恰似刚入警的我迈入社会,最灵动、最丰富、最细腻,为了侦察破案,可以废寝忘食。我深知在和平年代,公安工作是社会各行各业中最急、难、险、重的岗位。选择警察,就意味着选择磨砺;选择警察,就意味着选择选择危险。是的,这就是人民警察——把忘我工作留给自己,把寂寞委屈留给家人,把幸福团圆送给他人,把安宁稳定送给社会。沸水注入后升腾起的依然是淡淡的茶香,在几分超然向外的禅意中“舒展自己,芬香他人”。
想当年,我就像宝洪茶在开水刚注入茶杯后,在沸腾中经受着历练,虽似苦涩,可即将溢出满杯的清香尽在其中,在经历了沸腾、旋转、沉淀后,我舒张了筋骨,增长了心智。回头再看,浮起的是曾经,沉下的是心性。
宝洪茶禅诗会,教会了我品茶,也让我感悟到了做人,三十多年的漫漫从警路上,我就像泡宝洪茶一样有灵动、沸腾的历练,有沉淀后的感悟,在灵动、沸腾、历练和沉淀后的感悟中成长。生活其实和泡茶、品茶一样,你到底喜欢、适应哪种味道,需要尝试过、比较过才能真正清楚。
第二届宝洪茶禅诗会,是为了延续首届宝洪茶禅诗会内涵,弘扬宝洪茶禅文化,提升正能量,提倡多样化,激励文艺创作,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茶会友、以诗会友、以艺会友。参加宝洪茶禅诗会,虽然没有见证到我想向中,恢复重建宝洪寺的盛况,但还是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当宝洪茶的清香弥漫开来的时候,让我感悟到许多人生的哲理,宝洪茶禅诗会的内涵可以跨越时空、地域、人的年龄、性别,在历史和人生的长河中尤如一缕袅袅不散的宝洪茶香,滋润着、舒展着,芬香着、丰盈着人们的心灵!
由于收到单位要开会,又不准请假的短信通知,我没有参加完宝洪茶禅诗会的全程活动,就匆忙与刘老师等文友告别,恋恋不舍地返回单位。为弥补遗憾,故写此文,以寄托对祖父教书育人的缅怀,也作宝洪茶禅诗会之留念吧!衷心的期盼能早日见到宝洪寺恢复重建后的盛况,祝愿宝洪茶禅诗会越办越兴盛,伴随着宝洪茶千年的美名传播更为久远!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禅茶 音乐: 楮訾 - 禅茶 - 禅意佛号
作者:宜良县公安局纪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室主任兼督察大队长李茂昌
编辑:宜良县作协 依然
标签:
上一篇:宜良县举行首届宝洪茶斗茶大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