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安徽名茶之涌溪火青!你没喝过的落水沉!(建议收藏)

时间:2023-01-30 00:19:29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本期由茶太郎小祖宗赞助播出 音频: 进度条 00:00 00:03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泾县火青属炒青绿茶类之团形茶,是安徽省著名的内销绿茶之一。其中以县南的黄田公社涌溪大队的弯头山、石井坑一带的斗坑、大小盘坑、岩石山、鹰嘴岩所采制的火青品质最优,故特命名为“涌溪火青”

火青相传起源于明朝末年。那时当地有一个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汉先生,他有一天在弯头山发现一丛“金银茶”(半边黄半边白的茶树),就采回这丛茶树上的细嫩芽叶创制“涌溪火青”,后进贡皇帝,火青就广为传名。清咸丰(18511861)年间,火青年产百余担,其中约20担为高级火青。人们将弯头山所采制的火青称之“道地火青”。其山如靠椅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溪,乌沙土肥沃深厚,其自然环境的优越及其影响,雷同其它名茶,加上采制的精细考究,因而品质风味独特。其外形呈颗粒状,似螺丝形,细嫩重实,色泽苍绿油润,香气清高鲜爽,含有特殊的花香,滋味醇厚回甜,耐冲泡,汤色杏黄明亮,叶底匀嫩整枝。

火青于清明边开采,采摘期1015,以后采制条茶。采摘要求“两叶一心,身大八分,枝枝齐整,朵朵匀净”。也即是采摘八分至一寸长的一芽二叶,个头要均匀,叶色黄绿,芽叶要肥壮而挺,芽尖与叶尖要拢齐,有锋尖;第一叶微开展仍包住芽,形如半张的蚌壳;第二叶柔嫩,叶片稍向背面翻卷,如第二叶已开展成“半边翅”、“老鸦嘴”,就不符合要求。采回的鲜叶,要严格验收,做到十二个不要:即托叶(鱼叶)、麻点(病害)虫点叶、阔叶、芽叶不并齐及节间长的叶、“半边翅”的叶、对夹叶、老叶、团叶、破叶、单片叶、受冻叶、芽头萎缩或超过长度的叶,一概不要。鲜叶还要做到及时摊放在竹簟内,置阴凉处,当天的鲜叶当天制完。其制造分杀青、揉捻、初干、老锅、筛分等步骤,全程约需2022小时。

杀青:用磨光洗净的罐锅(杀一锅,磨一锅),锅温约160,投叶量4斤左右,鲜叶下锅后要快速抛炒,抛得高,炒得匀,防止闷黄,炒至叶质柔软梗折不断,紧握成团,不易弹散时,即为适度,起锅揉捻。

揉捻:用细篾揉茶帘,趁热团把揉,手法要轻,防止揉断揉碎,中间解块一次,至叶成条出汁,微粘手时,为适度。

  初干(二锅):在杀青锅内进行,是制火青的关键性步骤。锅温约8090,投入揉捻叶45,炒时手心向上,手指并拢,手掌伸直,由锅心至锅面翻炒,抖散水汽,约炒十分钟,至茶不沾手,达四成干左右,火温逐渐降低,炒时少抖,至初成虾形,达五六成干,即起锅,薄摊于软内12小时。

老锅:是定型和烚干过程。烧硬炭火,锅温约5060,投叶量8÷10斤初叶,六至八口锅同时进行,随水分散失和叶形卷紧,体积逐渐缩小而不断并锅炒制,最后并成二只锅。投叶后火温逐渐降至3040,1012小时的长时间翻炒,手势逐渐减轻,避免茶叶断碎和茸毫脱落。茶叶出锅前约半小时,略提高锅温,进一步发展香气,炒至茶色苍绿,颗粒卷成形,表面光滑匀润,白毫显露,手捏硬脆为适度,起锅筛分。

筛分:用篾制手筛,3平方毫米和5平方毫米两种筛孔规格、5平方毫米筛下茶,再经平方毫米筛去碎末茶,即为涌溪火青的正身茶(分一、二、三等收购),再以篾或簸箕进一步剔去片、末,用套盖的铁皮筒(筒内垫有一、二层草纸)贮藏,以防受潮变质。

火青除少量供出口外,销售京、津、沪各大城市和江苏等地,省内合肥等市的茶叶店均有另售,颇得消费者的喜爱和赞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茶叶江湖原创,节选自《安徽名茶》,图片由茶博堂原创提供,转载请注明。「茶叶江湖」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当如发现本公众号信息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其立即删除。

茶叶江湖

微信ID丨jianghutea

茶业产业第一垂直媒体 ,资本市场看茶叶

版权问题、商务合作、读者投稿

请加微信号:dongyang519

或发需求至邮箱:teajianghu@qq.com

【茶叶江湖,与你同在】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涌溪火青古韵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