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经典《茶馆》
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家老舍,创作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话剧名著《茶馆》。
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的中国社会风云变化。通过聚焦“裕泰茶馆”,揭示出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还有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https://pic4.zhimg.com/80/v2-fe7517a2a3016dd4cce0d624fd88c747_720w.webp)
《茶馆》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大,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官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
第一幕,发生在1898年秋。茶客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第二幕,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军阀割据,时时发动内战。北京城内的大茶馆都已关了门。“裕泰茶馆”的后半部改成了公寓,“烂肉面”等已成为过去时,财神龛撤掉了,贴上了外国香烟公司的时尚广告画。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
![](https://pic3.zhimg.com/80/v2-c20e6aecf3e3a898d1c648f526331002_720w.webp)
第三幕,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候”。“裕泰”茶馆的样子更加破败了,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人不敷出的地步。作品结尾,茶馆掌柜王利发上吊自杀。而二十几年后,创作《茶馆》的作者老舍,因“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标签:
上一篇:杭州比较出名的茶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