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当“分享”
【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饮茶在品,“品”字三个口,暗合分享之义。《全唐诗》一书中诗题含茶字的有103首诗,其中描写参加茶宴、答谢寄茶的约占一半,可见“分享”对饮茶的重要性。
诗与茶 米广弘/摄
分享催生《茶经》成就“茶圣”
一部《茶经》,成就了陆羽在茶界的盛名,后人尊称他为茶圣。《全唐诗》中与陆羽相关的有40多首诗。梳理陆羽的朋友圈,我们会发现,陆羽是在与朋友们分享茶的快乐中,逐渐形成了写作《茶经》的成熟想法;从陆羽朋友们的茶诗中,我们也可以肯定,朋友们在享受陆羽亲手煎茶VIP待遇的同时,也为他认识茶叶、写作茶经提供了很多帮助。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通过诗文向各个社会阶层介绍陆羽和他的茶,更为茶加持以文化的光环。
佛学大师皎然,精通茶事,多才多艺,与陆羽亦师亦友。《全唐诗》中存有皎然大师的诗八卷542首,其中专门写寻访陆羽、谈茶的就有11首,《寻陆鸿渐不遇》还被收入唐诗精华本《唐诗三百首》中。他对茶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陆羽《茶经》专业性有余而文化性不足的缺憾。他诗中“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的句子,堪比卢仝“七碗之句”。
除了皎然大师,当时的名士如颜真卿、刘长卿、皇甫冉等人,也是陆羽的茶友,如果没有这些富有思想和文才的茶友经常的切磋分享,陆羽青灯古佛独饮苦茶,寂寞的胸怀狭隘的环境之下,如何能写出《茶经》这部鸿篇巨制呢?
分享是成为唐诗大咖的必备品质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群星中最耀眼的星辰,被后人尊崇,从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分享茶饮时“茶兴与诗情齐飞”的快乐。
李白一生作诗无数,他的茶诗可能多散失,今天能看到的只有一首。公元752年,李白与中孚禅师在南京栖霞寺偶遇,中孚禅师热情地与李白分享自己所藏的茶,李白回赠《赠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这首诗加上序共有300多字,堪称是一篇写茶的短文。李白在序中介绍了“仙人掌茶”的产地和环境,茶的品质和功效,介绍了茶的加工方法和制作人,而且为这种产自湖北荆州的当阳茶取名为“仙人掌茶”。
诗圣杜甫自己会种茶制茶,崇州、大邑、西岭雪山等地至今还留有杜甫采茶制茶的实地记录,成都的杜甫草堂也发掘出土了唐代的茶壶。杜甫写茶的诗结合日常生活,为我们展示了普通人的饮茶场景。如《重过何氏五首》之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闹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柠,婧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落日平台之上,春风拂面,鸟语花香,与友人品饮春茶、桐叶题诗,是诗圣作品中难得的轻松之作。
白居易一生写了2000多首诗,其中茶诗有63首,数量居唐人之冠。白居易“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自称“别茶人”,爱茶之趣可见一斑。他那首载于《全唐诗》443卷的《山泉煎茶有怀》经常被后人引用:“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从诗意中可以看出,白居易非常乐于与人分享好茶,他在杭州时,经常招韬光禅师来陪他喝茶:“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经常有人投其所好,给白居易寄来各地的好茶,从他茶诗的题目就能看得出来:《萧员外寄新蜀茶》《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晚春闲居杨工部寄诗、杨常州寄茶同到因以长句答之》等,一些诗句在直白浅意中抒发着茶人的开心:“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赠茶得诗,茶引诗兴,分享让白居易和爱茶的朋友皆大欢喜,也为唐诗和茶文化留下了多彩的一笔。
分享是茶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
唐朝是诗的朝代,也是茶的高峰,诗人们通过分享好茶,诗词唱和,在茶叶流通贸易之外,另辟一条文化传播的渠道。翻阅《全唐诗》中的茶诗,几乎可以看到关于茶的一切。
有记载茶叶产地的:“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有记录茶名的:如“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有抒发采茶乐趣的:“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有描写制茶过程的:“摘带岳华蒸晓露,碾和松粉煮春泉”;有细述煎茶所见的:“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有写泡茶之妙的:“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有称赞茶叶功效的:“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等等。
遍览《全唐诗》,诗人们还留下了“茶子、茶果、茶瓜、茶汤、茶色、茗宴、茗粥、茶器”等数不胜数的与茶相关之词,为茶文化增添了难得的史料与兴味。
“茶人爱分享,文化共传承。”“分”是传播之道,“享”是美好之味。如果不是分享,我们怎么能看到这么好的茶书、读到这么美的茶诗呢!分享,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茶文化核心要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爱茶、读诗、谈茶文化,也应继承古人的分享之风。通过弘扬共享精神,把中国茶叶传播出去,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共享一杯中国好茶。(作者米广弘,文化学者)
责编:王怡婷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标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