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大红袍值得买?看价格易上当,还是从3个方面入手靠谱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大红袍的概念之争,由来已久。
拼配大红袍、名丛大红袍、母树大红袍……
但提到大红袍,咱们不能忽略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产地。
市面上有些茶,包装上清楚直白印刷着“武夷岩茶”这四个大字。
但细看背后的产品信息,另有一行小字标着“建瓯”。
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了。
建瓯产的茶,怎能叫岩茶?
规范来看,那只能算是闽北乌龙茶!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5623c9628c938b4.webp)
武夷岩茶里,重点在于“岩”字。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之前文章里写过,靠近风化岩而生长才能叫岩茶。
根据土壤内岩土成分组成,含风化岩碎屑多少,以及整体山场自然环境,岩茶有正岩、半岩、外山之分。
广义上,外山茶的出产地,距离正岩产区远得很。
甚者,已经脱离了武夷山的行政区域范围。
不仅和岩茶的“岩”不沾边,连武夷茶也算不得。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839936f48824867.webp)
但既然如此,又该怎么区分呢?
前段刚在网上看到提问——什么样的大红袍,才算武夷山大红袍?
对广大茶客而言,要想摸清一泡茶的真实产区,难度不小。
坏人脸上不会刻上“坏蛋”二字。
而外山茶的自身,极少会诚实本分表明自己是外山所产。
不过,即便不谈产区。
从一泡茶的外形、香气、滋味等实际角度,也能辨明怎样的大红袍才值得入手。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0cde1d86520f2a3.webp)
《2》
听过一个岩茶版“摸金校尉”笑话。
据说一泡岩茶好不好,山场正不正,有人只要摸一摸泡袋就能知道。
哇,这么神奇,背后原理到底是什么?
摸泡袋质感呀,好马配好鞍。
那些配套顶级岩茶的泡袋包装,摸上去普遍手感厚实,密封性更好。
但这个法子,不是所有时候都靠谱。
万一遇到旧瓶装新酒,劣质茶套上好包装的情形,就得彻底傻眼了。
真正信得过的法子,还得看过实物再说。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83ad32c2d972159.webp)
品质过得去的大红袍,条索匀称、颜色均匀、揉捻紧结、拣剔干净。
剪开泡袋后,要是从里面倒出来的干茶,颜色杂乱。
有绿、有褐、有红、还有土黄色和咖啡色……
如此花杂的干茶,摆明就是原料老嫩不一,发酵不不均匀,火功不一致。
另外,从条索粗细长短看,若整泡干茶有大有小,条索有粗有细。
一会像瘦头陀,一会像胖头陀。
大小不一,原料粗老,内在还保留有没挑干净的茶梗和老叶片。
如此品相糟糕的大红袍,说句大白话,做茶时根本没用心。
即便买入手,也是个累赘。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0dd0e2c15bafec2.webp)
《3》
新入门的茶客,常会听到这样的前辈劝告。
“好岩茶,闻起来得干净。”
然后呢,茶香干净,表现在哪些方面?
很多人喝了好几回茶,还是没能参透个中道理。
其实,茶香干净表现在很多地方。
拿一泡茶在手,参考前文提到的内容,摸一摸泡袋。
虽然看泡袋包装,无法确定一泡茶的上限,但却能排除那些连底线也不达标的问题茶。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1809e30e7c0890e.webp)
比如,装在又薄又破的旧款泡袋内,既不防潮,也不密封。
这种在茶叶包装店批发价最便宜的泡袋,质量不高,容易带有塑料味。
用这样的泡袋来盛放干茶,谁能确保茶叶不会沾染杂味?
打开泡袋后,先闻干茶气息。
一旦发现有任何杂味异味出现,即可淘汰。
好茶的气息的干燥舒爽的,对岩茶而言,即便经历较高程度的焙火,干茶该有的香气也不会变成焦味。
若有焦味、闷味、酸味等怪味道出现,这泡茶就不值得信赖。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9054da918e30cc9.webp)
《4》
茶香干净、纯正、无杂味,仅是底线要求。
辨别大红袍品质时,从茶香表现力来确定,更为直接。
闻香辨茶,有不少方式。
一句话,先多闻。
闻干茶香,闻盖香,闻杯底香,闻水香,闻叶底香。
多维度,多角度去锁定一泡茶的香气,才不易放过漏网之鱼。
另外,闻香时要注意策略。
闻干茶时,最好将盖碗摇一摇。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28151fc4c57d5a1.webp)
烫壶温杯后,趁热投入干茶,轻摇盖碗,激发干茶气息。
再揭开一个小角,凑近去闻,是花香,是焦糖香,是果香,此时一闻便知。
闻盖香时,注意温度变化。
抓紧时机趁热闻,能将先声夺人的前调香气,尽数获悉。
稍微放凉后,再去闻中调香,看香型是否发生变化。
若在揭盖闻了好几遍茶香后,还是没能感受到一丁点的花香、果香、焦糖香,
以及其它代表香型。
说明这泡大红袍的表现多半够呛。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65d22f26e6fa84b.webp)
《5》
喝岩茶,常提到一个“啜”字。
啜茶,很多人嫌弃大声啜茶,举止不雅。
但大家别弄错重点。
啜茶值得关注的,并非是否啜出声,而是慢动作喝茶。
小口饮入茶汤后,先别急着吞下去。
而是让茶汤在口腔内稍作回旋,充分调动味蕾感知细胞,感受茶汤的稠滑程度、落水香气、是否醇厚扎实等。
茶汤滑不滑,喝入口的瞬间就能知道。
稠滑细腻的茶汤,如饮琼浆,用不着舌头去推动,就一滑而下。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9e5e2d21ddf172c.webp)
而喝入口不顺滑的茶汤,会面临不少“阻碍感”。
包括涩口、酸涩、苦涩等刺激性茶味含量过高,导致茶水入口异常不爽。
茶汤喝入口后,汤水当中裹挟的缕缕香气,飘扬而上。
能让人感觉唇齿留香,喝茶过后,连喉咙回味里都是香滑不绝。
最后,茶汤醇厚是一泡好岩茶的重头戏。
喝起来口感扎实,汤感醇厚的茶汤,是非常有重量感的。
茶水不稀薄,也不会寡淡如水,而是非常绵柔。
饱满得就像胶质丰沛的汤羹,每一滴茶汤当中都蕴藏着丰富滋味!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0e2dbe4ef79bf2b.webp)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0eb7990b2483fc1.webp)
《6》
值得买的大红袍,茶味很有层次感。
茶汤入口后,用舌头去感受汤水的滋味变化。
或香滑,或醇厚,或甘醇,或绵柔,或细腻。
瞬息之间,茶味已经在口腔内上演了一出好戏。
对岩茶而言,茶味足够丰富,才值得细品慢尝。
这种扎扎实实的茶味体验,方才难能可贵。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fcbe8fcebb75452.webp)
![](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e90823ea74a2eff.webp)
之前有茶友提过,他买的花香大红袍,闻着很香,喝着也甜,就是茶味不耐泡正常吗?
闻言,直觉不大妙。
喝岩茶,不看重单纯的甜不甜。
而是入口清甜,甜而不腻,甘醇饱满,回甘持久。
比起直白单纯甜,清甜+回甘才更可贵。
如果只看重茶味甜,那做茶时可太好办了,直接加糖就行。
但这种人为增加的甜味,无法与茶叶自身的天然甜媲美。
考虑到,茶汤入口时尝出来的甜,带有迷惑性。
当茶友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以观后效。
多泡几次,看是否耐泡再说。
如果一两冲后立马变淡,这茶多半藏有猫腻!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
纯料、拼配、母树大红袍,4个大红袍的真相,终于一次性说清了
聊聊大红袍拼配的那些事,看金奖大红袍是如何拼配,涅槃成金的?
大红袍早已消失在历史上,那么现存的母树大红袍,又是哪来的?
桂皮香大红袍,是肉桂还是大红袍?普通茶客如何分清两者的区别?
武夷岩茶与大红袍是一个概念吗?那肉桂、水仙也是大红袍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标签:
上一篇:水仙、肉桂、大红袍,过年亲戚好友上门,该选什么岩茶待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