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

叶大宝:“数”制大饭碗“链”接预制菜

时间:2023-04-11 23:09:42来源:food栏目:餐饮美食新闻 阅读:

 

  位于马尾琅岐云龙村的红托竹荪智慧生产基地,近日迎来首个丰收季,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基地负责人叶大宝则忙着清点、装车。“订单要排队,产品日产日销、供不应求!”

  叶大宝在大棚里采收竹荪。

叶大宝说,红托竹荪口感脆爽、味道鲜美,被誉为“雪裙仙子”“菌中皇后”。如果种植管理得当,鲜品红托竹荪采购价可达100多元/500克,是妥妥的“致富伞”。

据了解,叶大宝在云龙村长大,曾辗转多地做服装生意,2020年春节后返乡创业。起初他在云龙村流转了300多亩地,露天栽培红托竹荪,没想到即将收获时受台风天气影响农田被淹,两三百万元投资打了水漂。

“既然看天吃饭难,那就看‘数’生产,打造智慧化基地。”于是,叶大宝在琅岐成立福建好鲜荪农业科技公司,流转百亩土地计划投建100个智慧大棚,这也是福州首个红托竹荪智慧生产基地。

  在福建省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一期41个大棚于去年10月投用,二期项目计划年内建成。

“智慧大棚让红托竹荪这类高档菌菇的生产从贵州等山区来到平原,从地里搬到了培养架上,可全年不间断栽培,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叶大宝说,一期41个大棚预计能产1000多公斤红托竹荪。

天天和竹荪打交道,叶大宝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有了自己的管理心得:“红托竹荪对温度、湿度、光线的变化极为敏感,湿度必须保持在90%左右,温度要保持在23℃至25℃。我摸透了它的生长规律,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它的生长过程进行精准控制。”

  今年3月,基地首批红托竹荪还未上市便被预订一空,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虽然生意火爆,但叶大宝并没有急着扩大种植规模,而是谋划布局探索“新蓝海”。

“预制菜是农产品的新销路,也是餐饮业的新风口。”叶大宝说,今年他开始试水预制菜,着力构建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产业链。

目前叶大宝正和广东的一家企业合作,研发竹荪鸡汤、竹荪芙蓉汤等预制菜产品。未来,他还计划将螠蛏等琅岐特色农产品制成预制菜,并借助直播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提升琅岐农特产品知名度,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3613841283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全力拼经济 各地在行动丨200余家企业亮相2023中原农谷预制菜国际博览会 为生活预制“大餐”

下一篇:卤味三巨头血亏,卤味火锅岌岌可危?

相关推荐
  • 新春将至,锅圈食汇预制菜持续升温
  • 餐饮怎么做?难做?没搞懂这5点,千万别做餐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