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茶叶的外形多种多样,这些你都见过吗❓

时间:2023-01-29 23:28:04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茶叶的外形多种多样,这些你都见过吗❓

茶叶,是我们日常触手可及的饮品。

经常在口渴的时候,上班忙碌之后,家中招待客人,我们都会取上几克干茶,冲上开水,一壶热茶成了。

淡淡的清香,或兰花香,或豆香、果香等,令人心情舒畅。

茶汤入口,鲜爽滑润的感觉,细腻又饱满,很是爽快。

那么,饮茶仔细的人便会发现,很多茶叶的外形都不一样,有圆的,扁的,球形的....

而之所以出现各种需要,一则是茶叶原料选择的必然结果。

二则也是茶叶手艺人,根据环境、原料、工艺,因地制宜的结果。

那么。茶叶都有哪些形状?

茶叶的具体有哪些形状

1、扁平形(西湖龙井)

就是茶叶整体形制是扁平的茶叶,例如西湖龙井茶。茶叶制作的时候被压成扁平型,颜色比较翠绿,这样的茶很多,市面上到了春天经常看到。

其中高档龙井茶的外形扁平,两端扁削中间宽,形如旧时补碗的金属钉的形状。

2、宝塔型(滇红宝塔)

宝塔型的茶叶一般比较少,常见于手工制成,如滇红宝塔。

滇红宝塔是采用特级红茶全手工编织而成的宝塔红茶,不易碎,方便携带。其外观特点是茶色金黄,条形完整,条索紧结,芽壮叶肥。

3、眉形(金骏眉)

干茶外形稍稍有点弯曲似人的眉毛,如大宗绿茶中的长炒青、烘青、晒青、特珍、珍眉,红茶中的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中的花橙黄白毫等。

4、雀舌形(蒙顶雀舌)

雀舌状的外形很好看,整洁一片一片看一清二楚,并且颜色也是翠绿翠绿的,在怎么摆放他都是整齐的在哪里,形状像麻雀的舌头,小小的扁扁的,头尾弯进去,基本是一芽一叶的采摘。

例如蒙顶雀舌、金坛雀舌、湄潭雀舌等。

5、勾曲形(羊岩勾青)

大多以中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时揉捻程度较重,外形细紧卷曲似钩。

如浙江杭州的九曲红梅历来就有外形细紧似鱼钩的说法,浙江临海的羊岩勾青也是典型的勾曲形。

6、卷曲形(径山茶)

加工时用回旋型揉捻机揉捻、程度中等,干燥以烘干或半烘炒为主加工的茶叶,外形紧结卷曲,产品有浙江省的径山茶、惠明茶,湖南的高桥银峰、湘波绿,江苏的无锡毫茶,山东省的日照雪青等。

7、蜻蜓头(铁观音)

茶条顶端扭成圆块状或豆芽菜状,形似蝌蚪,如闽南乌龙茶中的铁观音,如果揉捻程度稍轻,则呈螺钉形。

8、螺形(碧螺春)

例如碧螺春的外观特征为条索纤细,卷曲呈螺,满身披毫,主要是由于加工时揉捻程度较重,外形纤细紧结卷曲成螺形。

最具代表性的当然应该是江苏的碧螺春、贵州的都匀毛尖。

9、珠形(平水珠茶)

用于表述茶叶圆结,形似珍珠。多见于绿茶,浙江珠茶。

10、颗粒形(涌溪火青)

紧卷成粒,略具棱角的茶属此类型。如绿碎茶,红碎茶中的花碎橙黄白毫、碎橙黄白毫、碎白毫。

此外也有盘花成颗粒状的茶叶,如浙江的临海蟠毫、安徽的涌溪火青。

11、朵形(黄山毛峰)

采摘一芽二叶嫩度较好的鲜叶原料,杀青后未经揉捻直接烘干制得茶叶,保持了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成朵形态。

未经揉捻的黄山毛峰就是标准的朵形。

12、兰花形(舒城兰花)

芽叶相连似花朵,基部如花蒂,芽叶端部略卷紧稍散开并向下弯曲。这类茶叶在加工时,杀青后稍加揉捻做形就进行烘干,如浙江省的东白春芽、顾渚紫笋、兰溪毛峰,安徽省的舒城小兰花等。

13、玉兰花形(太平猴魁)

茶两叶抱芽挺直扁平,不弯、不翘、不散开,两端略尖,看到这个大家应该猜到了,太平猴魁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14、牡丹形(黄山绿牡丹)

将2~3克茶叶集中成一束,在基部扎紧,做成牡丹形,如安徽黄山的绿牡丹。

15、凤形(凤尾形、剪刀形)-安吉白茶

一芽二叶为原料的茶叶制成干茶后,芽叶分叉,茶条挺直形似凤尾的称为凤尾形;茶条稍扁形似剪刀的称为剪刀形。此类茶多在理条机上制作成形。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安吉白茶。

16、碗钉形

扁平,两端扁削中间宽,形如旧时补碗的金属钉的形状。原专用于描述高档龙井茶的外形,后也用于相同类型的其他扁形绿茶。

17、梭形

干茶呈挺直条形且两头稍尖,多以肥壮的一芽一叶为原料,在加工时稍加理条而成。如浙江的太白顶芽、望府银毫、仙都笋峰等。

18、瓜片形(六安瓜片)

叶缘略向叶背翻卷,形似瓜子,如安徽的六安瓜片等。

19、松针形(安化松针)

摘细嫩芽叶(多为一芽一叶),经理条、搓条工序加工而成。茶条细圆挺直似松针,如江苏的雨花茶、湖南的安化松针,湖北的恩施玉露,四川的永川秀芽,江西的万龙松针等。

20、针芽形

以单芽为原料加工而成,芽形挺直,冲泡后在茶汤中的形态似根根翠竹,优雅动人。如湖南的君山银针、浙江的千岛银针、福建的白毫银针等。

21、饼形(老白茶)

茶精制后经过蒸压而成,因大小不同,又分大饼茶和小饼茶。这个无需多言,我们熟知的普洱茶饼、白茶饼都属于饼形。

22、砖形(安化黑砖茶)

黑毛茶精制后经过蒸压,形成大小不等的各类砖茶,如湖南省的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湖北省的老青砖茶、米砖,云南省的紧茶,四川省的康砖茶(机制)等。

23、碗臼形(臼形)-下关沱茶

茶精制后经过蒸压,下部形成一个凹窝,形似压缩了的燕窝,如云南下关沱茶和四川省生产的各式各样的沱茶。

24、方形(漳平水仙)

此类茶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由滇青原料压制而成的云南普洱方茶,另一种是以乌龙茶为原料压制成方形的福建漳平水仙茶饼。

25、柱形(千两茶)

将蒸透的茶叶装入衬竹箴的模具中紧压形成似柱子的形状。如湖南安化千两茶。

26、球形(小青柑)

这一类型茶有大、中、小之分,小的一般将2克左右的细嫩芽叶捆扎在一起呈圆球状,如福建的荔枝茶、龙眼茶;中等的如历史上如乒乓球大小的球茶;大的如历史上大如人头的团茶,或称人头茶、金瓜贡茶。

参考资料:

《中国茶叶词典》,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总体上来说,茶叶的状态分为三种(形状)

1、自然之形

茶叶的形状首先是从采茶时所取茶芽叶的形态开始的。

唐代陆羽《茶经》所说:“采其中枝颖拔者”,还是比较抽象,并无明确指出茶叶具体的形态标准。

但我们看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和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说到的“采得金牙爨金鼎”“自傍芳丛摘鹰觜”“新芽连拳半未舒”,元代虞集《游龙井》诗中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等,都是写的在采制中基本保持着鲜叶原生态的自然之形。

直至当代的自然之形的典型茶类——白茶,基本就是鲜叶的原始之形。

2、制作之形

茶的鲜叶经过蒸、捣、压等工序,其形状就变得多样化起来。如李白《答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所记“拳然重叠,其状如掌”的地方名茶;

又如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有“手阅月团三百片”,可想见唐代贡茶“阳羡茶”的模样。制作之形,一直是茶品的主流,李肇《国史补》等史料记载,茶叶名品约有150 多种。

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县)建立贡茶院,生产专供皇室饮用的“紫笋茶”,其质量和制作工艺成为当时的典范。

在陆羽《茶经·三之造》中已看到,当时的主流蒸青茶饼,其形状有“或方或圆或花”,特别是“花”,可以想象其花式一定是丰富多彩的。

宋代贡茶,有“六出花”“五出花”,同时还包括了除方圆之外的其他不规则形状,虽然也有装饰之因素,但主要还是为了区别等级和品类。到了明清及至当代,因工艺的多样化,茶的造型更为丰富,如蟠曲形、直条形、松针形、圆饼形、方砖形、瓜片形等不胜枚举。

3、装饰之形

装饰之形是在自然之形和制作之形的基础上,为满足区别品饮者地位、美化茶体而呈现的一类造型艺术。

其中首推宋代的“龙团凤饼”,相对于唐代的团饼茶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原料更加细嫩,且做茶的模型中增加了非常精美的图案,尽管这个图案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区别等级,但客观上却形成了一件类艺术品,具有相当的审美效果。

中国茶品众多,大类有六,不少茶的造型会根据茶树的品种特征并结合茶的贮运和社会审美要求,制成具有一定装饰性的茶品。

如君山银针的“金镶玉”、白毫银针的素雅洁净、西湖龙井的扁平光滑、紧茶的心脏造型等,其他还有如玉圭形、如意形、铜钱形、扎花茶等,林林总总,体现出不同茶类、不同茶区、不同品饮者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趋向。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国茶道

喜马拉雅搜索 中国茶道

收听免费音频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名人喝的茶,就一定是好茶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